布雷顿森林体系 70年之痒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第一时间获取世界杯赛事双语动态。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70年前的7月,数十个国家的数百名代表在美国一个小镇召开了一场会议,随后两大国际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成立,并同全球大多数国家产生交集。这场名为布雷顿森林的会议由美英特别是美国主导,美国历史学家孔华润曾评论说,“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70年后的7月,金砖国家在巴西签署协议,成立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布雷顿森林体系被认为是由西方主导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那么,金砖国家的举动是对这种旧秩序的挑战吗?英国《金融时报》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人熟知的壁垒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屹立不倒。美国丹佛大学教授赵穗生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金砖国家的新机构尽管无法取代IMF和世界银行,但能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补充与竞争。
“美国梦的光辉顶点”
“70年之痒。”英国《经济学家》7月份的一篇报道称,美国从一段惨痛经历中懂得了经济合作的好处。一战后,由于未能设立帮助引导世界经济的机构,大萧条加剧并为接下来的重大灾难埋下祸根。于是,二战行将结束时,美国及其盟友在新罕布什尔州一个度假胜地起草世界经济管理计划,并设立一些机构来保障该计划。然而,70年后,当今的卓越国家似乎忘记了教训。美欧未能加强和改革布雷顿森林协定的产物IMF和世界银行。现在看来,整个布雷顿森林体系摇摇欲坠。
“布雷顿森林体系”得名于当年召开会议之地。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布雷顿森林,经过3周谈判,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系。
“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历史学家孔华润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确保汇率稳定的机制,与会者创建了IMF和后来被称为世界银行的复兴开发银行。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
不过,这项协议一开始就有隐患:美元被高估,且赋予过多责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黄金大量外流,接连爆发美元危机。1971年,为阻止黄金外流,美国政府拒绝拿黄金兑换美元,其他国家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义务,实际上宣告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尽管如此,一个制度化的框架已经确立,IMF和世界银行继续存在至今。
“没有改革就没有贷款”
“过去70年,IMF和世界银行一直是世界经济体系的支柱,它们向身处困境的国家伸出援手,并支持各种发展项目”,法新社7月20日报道称。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世界银行和IMF被认为对二战后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潜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它们也引起很多争议。
美国《每月评论》曾刊文称,IMF的职责是,确保在经济衰退期,各国不再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用以邻为壑的政策解决问题。当一国发现自己处于收支平衡困难时,可以从IMF得到短期贷款,但贷款条件是政府必须采用可能损害民众利益的一切办法。文章还称,习惯思维是,世界银行的贷款最终是为了促进第三世界的发展,可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受战争创伤的工业国完成重建后,世界银行的主要作用的确是向第三世界国家贷款,但发放贷款的动机却是促进外国私人资本在这些国家的投资。
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货币崛起:世界金融史》中称,上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出现了一批急需金融援助的发展中国家。但要从IMF和世界银行获得紧急贷款或其他信贷就必须进行特别的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贷款”。所谓改革,即实施“结构性调整计划”——放开市场、消除投资管制、由世界市场来决定利息和利率、缩小公共部门的规模、取消补贴等。据了解,1972年,美国通过《冈萨雷斯修正案》明文规定,总统应授意每一个多边开发银行的执行董事,投票反对没收美国资产的国家运用这些机构的资金。美国国会还指责多边开发银行将贷款提供给违反人权标准的国家。
美国学者斯蒂芬·哈珀称,在1980年至1995年间,这种改革被应用于世界上大约80%的人口,由此带来压力的典型案例包括墨西哥、阿根廷、牙买加、尼日利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各大洲的国家。作者还引述一名经济学家的评论说,世界银行的报告也不得不承认,20世纪80年代末很多接受世界银行和IMF改革计划的国家经济表现糟糕。
IMF饱受诟病在金融危机中得到突出体现。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坚持所有援助必须通过IMF进行。结果是,IMF没能尽到职责,还对借款附加各种有害且不必要的条件,导致局势混乱不堪。据报道,危机期间,马来西亚领导人曾说,对所有求助国来说,IMF开列的开放金融市场等条件非常不好。他表示,IMF的用意并不是要加重有关国家和人民的负担,“但事实上,这些条件会对马来西亚和人民造成不良影响”。英国《经济学家》称,IMF和西方国家在危机中救援的迟缓以及提出的苛刻条件,令危机国产生普遍性的愤恨。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战略预测》 周刊称,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遗留下来的机构,IMF本应发挥金融“灯塔”与危机处理的作用,但事实上,当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国家遭遇危机时,它却显得束手无策。《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称,在剧烈的变化下,“IMF正变成旧时代的纪念品”。
热门推荐
更多>以色列轰炸加沙难民营 巴方死亡人数升至560
俄公布卫星监控等证据 称乌政府军击落马航客机
乌总统悼念遇难者 俄公布证据指乌军击落马航客机
中国日报漫画:迷雾
允许游客拍照?乌民间武装被指未保护好现场
中外民众北京游行抗议以军袭击加沙
图解马航客机被击落事件
实拍4.5米长鳄鱼吞下小马驹过程
阿萨德宣誓就任叙利亚总统 图揭其神秘家庭生活
默克尔60岁大寿在即 “邻家大妈”朴实亲民趣事多
李肇星法国凭吊884名一战华工墓地
待你胡子及腰 借我插花可好?
直击西班牙奔牛节活动:牛角刺穿参与者大腿
俄罗斯海滩酷暑天突降冰雹
数千巴勒斯坦人紧急逃离加沙
友谊第一 德国球员安慰阿根廷队梅西
世界杯闭幕式盛大举行
韩市民在日本驻韩大使公邸前示威抗议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视频
独家策划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7月22日,在日前直升机坠毁事故遇难的消防员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江原道举行,遇难者的亲友悲痛欲绝、数度落泪。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