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邓小平改变了中国的对外关系 美国外交官都知道他

人民网 2014-08-14 17:36:42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这里也开唱“凤阳花鼓”

1978年,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在10多亿中国大地上全面展开。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中国经济走上了持续快速的发展轨道,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安居乐业。与此同时,位于中南半岛的近邻越南,由于实施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致使生产力受到束缚,国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社会经济陷入全面的危机之中。当时,物价飞涨,商品匮乏,人民生活极度困难。由于粮食生产连年减产,当局每年都要进口100多万吨粮食来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越南因之出现了“守着粮仓没饭吃”的奇特现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产生的巨大效果深深地吸引并打动着越南领导层,影响着当地的居民。改革现有体制、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成为当时越南政府最为紧迫的任务。

在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3位中国农民冒险在一份“生死状”上按下手印,尝试“包产到户”之后,拥有80%农业人口的越南也开始对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进行思考。

1986年底,越共六大作出了重大决策,全面推行革新开放政策,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努力使越南摆脱社会经济危机。越南开始了一场名为“Doi Moi”的改革运动,与当年发生在中国凤阳的“春天故事”几乎如出一辙。“Doi Moi”意为“革新”,其主旨在于确立以经济改革与建设为中心,包括在农业上实行承包制,在工业上扩大企业自主权,承认商品经济,放宽对商品流通的控制等等。

“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实施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1988年,越南粮食产量比前一年增产200多万吨,达1958万吨,粮食实现了自给。2005年大米出口达520万吨,成为世界第二大米出口国。2006年,越南鉴于粮食安全方面的考虑限制大米出口,但出口量仍达470万吨。

“中国模式”在东南亚的翻版

由于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越南被认为是“中国模式”在东南亚的翻版。英国《经济学家》杂志2005月5月8日刊登一篇题为《好学生》的文章,直言越南在改革方面是中国的“好学生”,并认为越南在亚洲各国中的经济表现是最佳的。

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实践,越南沿着“中国模式”照亮的道路前行,完成了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制度。

这个位于中南半岛的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令世人刮目相看。20年间,越南已成功地使8400万人脱贫。“越南是除中国外,走社会主义道路最为成功的国家。”中国社科院国外社会主义实践研究所主任潘金娥说。

继续向邓小平取经

关于越南革新的模式问题,越南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北上取经,西方化缘”。“北上取经”的意思是说,越南要研究学习中国的发展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参照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党内争论可能造成的改革迟滞,这也正是越南革新开放迄今并未遇到重大挫折和反复的重要原因之一。“西方化缘”就是引进西方的资金。而在这点上也是有模仿中国的影子。为了引进外资,越南也设立了一大批出口加工区、工业区和经济特区。

如今,对于模仿中国的做法,越南领导人也不再讳莫如深。此前,越南总理阮晋勇在接见来访的中国代表团时就表示,“两国国情相似,体制相同,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在越南前头,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值得越南学习和借鉴。”

近来,越共总结出了革新开放20年经验教训:“必须进行全面和同步革新,要确保以下三项任务的紧密结合及同步进行:经济发展是中心任务,党建是关键任务,文化发展是社会的精神基础”。人们从中不难看出向邓小平思想和中国改革开放学习的影子。

法国小城因小平而繁荣

蒙达尔纪是法国目前第一个用“中国因素”吸引游客的城市,而这里面还有邓小平的功劳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严明发自蒙达尔纪蒙达尔纪位于巴黎以南100多公里处,以本地特产甜点和小桥流水的水乡风光在法国小有名气。提起“玉青松工厂”,当地人马上就会说,“你说的是邓小平呆过的地方吧”。各国游客慕名而来

“我们这里经常有人来参观,有的就是为了在邓小平工作过的厂房前照相。”玉青松工厂的门卫进一步向记者印证了当地人的话。

所谓“玉青松工厂”和邓小平的关系,导游册上有中、英、法三种文字清楚地说明:“1853年美国人伊瀚·玉青松在旧在造纸坊旧址上建造了玉青松橡胶制品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工厂雇佣许多外籍劳工。1920年到1927年,200多名中国青年曾经在此工作,大多数人像王若飞那样,每天工作8小时,其余是学习时间。邓小平(1904~1997年)以邓希贤的名字注册在制鞋车间工作,他和其余中国青年住在工厂对面简陋的工棚里。1981年,邓小平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

蒙达尔纪旅游局接待人员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该市现在有一条名为“伟大的足迹”的旅游线路,介绍当年在此勤工俭学的一些中国伟人曾经生活过的十余处旧址,其中就有当年邓小平工作过的工厂。每年除了中国游客慕名前来,法国和其它国家的一些游客对蒙达尔纪“当年那些中国人”的故事也开始越来越感兴趣。

世界关注“红色”小城

1920年,年仅16岁的邓小平乘船来到法国勤工俭学。邓小平再次回到法国是近半个世纪后的1975年。那一年,他作为中国副总理应邀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法国政府铺开红地毯迎接这位来自中国的贵宾。当时有人说邓小平可能想去50多年前做工的场所故地重游,玉青松工厂领导层为如何接待中国贵客、如何寻找当事人、如何通过档案材料重现当年的劳动场景而忙作一团。后来得知邓公因为日程太紧而不能前来,厂方为错失了一个“历史性节日”而懊悔不已。

近年来小城的知名度不断上升:法国《世界报》、美联社等众多媒体都曾发表长篇报道,介绍小城新开辟的“红色”旅游线路——“伟大的足迹”,蒙达尔纪作为上世纪20年代邓小平等中国政要早年留法勤工俭学的策源地开始闻名于世。

工厂人事部门的桑融女士向《国际先驱导报》透露说,工厂最近正在重新整理档案资料,准备好好收集一下当年邓小平在工厂的情况,给慕名前来的游客们一个完整详细的介绍。

据说玉青松公司像很多法国企业一样,已经“进军中国”——在中国已经开设了一家工厂,有邓小平这样的人物曾经在工厂工作过,对公司来说可算得上是大好的宣传机会。

小城居民向往中国

蒙达尔纪市政府旁的一家电脑商店,橱窗里、货架上摆满了电脑配件。记者从货架上顺手拿起一个光盘刻录机,上面清楚地标着“中国制造”。热情的售货员介绍说,现在不少电脑产品都是中国制造,性价比高,销路不错。在小城附近一处大型超市里,记者也看到货架上来自中国的服装、玩具、手工艺品、家电产品琳琅满目……超市里甚至赫然挂着一个红底黑字的中文标语:“新年快乐”。

在蒙达尔纪市,大多居民虽然没有去过中国,却对中国非常向往,他们知道中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正在越来越强大,中国的成功背后邓小平功不可没,他们为自己的城市里曾经生活过这样一位人物感到自豪。

(编辑:刘梦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复兴号”“试跑”杭黄铁路 大雪节气前 新疆库尔勒孔雀河现美丽冰凌
哈里与梅根亮相都柏林街头接受民众欢迎 伊斯坦布尔遭炸弹袭击 至少11死36伤(图)
跟随电影去旅行:布拉格 在这里邂逅特工、寻找浪漫 papi酱获得1200万融资 看看国内外的网红是如何赚钱的?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独家策划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今天下午抵达新加坡,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在机场迎接。随后朝方一行乘车前往下榻酒店。当晚,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与金正恩举行了会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