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中文国际  >  国际滚动

俄罗斯式的历史逻辑:为“强国”不惜牺牲一切

南风窗方亮 2014-12-30 09:21:00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民族主义与历史怪圈

  “混乱10年”中的俄罗斯,并没有如部分西方学者所预测的那样出现分裂,这恐怕不能用俄罗斯人惯于隐忍的性格来解释。一股强大的力量在维系着这个处于困境中的民族,这便是由强国意识而派生出来的民族主义。

  这段时期中,西方从外部的打压成了俄罗斯民族主义情绪水涨船高的外因,而困苦的生活从内部促使俄罗斯人将不满的情绪发泄至外部势力,甚至简单地发泄到在俄罗斯的外国人身上。光头党现象的泛滥和由日里诺夫斯基领导的民族主义党派自由民主党在杜马中的得势,正是这种民族主义情绪泛滥的表现。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自由化改革,构成了这一轮对俄罗斯传统最大偏离的主要内容,但其偏离了专制传统,却没有丢掉民族主义的母体——强国意识。所以,他们可以满足于与美国总统“貌似”的平起平坐,因为强国情感得到了满足。但是当国家陷入衰败时,迷梦破灭后便只剩下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泛滥。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固然带有对现实生活和社会制度的强烈不满,但更多的则是国家尊严丧失后所触发的深深失望情绪。但也正是这种失望孕育着对未来的希望,于是不管俄罗斯社会在这10年当中爆发出多少极端的民族主义事件,这种情感维系了民族的统一却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面临着“重整山河”历史重任的普京来说,这种民族主义就成了取之不竭的发展动力。他用民粹主义填平了民众对贫富差距的不满,用对东正教的恢复赢得了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持,最后用民族主义来获取发展动力以及合法性基础。民族主义必须有所指向,于是西方成为最好的目标。在这里,普京的个人魅力和铁汉形象成了让俄罗斯民众最为着迷的东西,因为它可以驱散过去失望的阴影。普京对西方的强硬政策使他获得了空前的支持,再加上石油价格高企使得政府可以保证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样普京成功地将国家导入了自己设定的发展轨道。于是,普京创造的概念如“主权民主”和“普京计划”等就成了其治国理念的概括。俄罗斯的历史性回摆也就此展开。

  俄罗斯历史之所以会选择在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时期,毅然跨过专制传统的红线,完全是因为该传统在苏联后期已经腐败堕落。此一轮求变与亚历山大二世时期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求变十分相似:二者都在外部刺激和内部压力的双重激发下最终展开,农奴制废除后俄国实行了资本主义经济,也为封建专制制度培养了工人阶级这个掘墓人,而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时也面临着一个历史的“黑洞”:若要保持苏联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国内的封闭制度就不能破除,若要在国内实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变革,则苏联在国际上必然要暂时落后。最后,两次改革的结果是一样的:封建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都解体了。而正如这两次改革进程所展示的,俄罗斯历史上的变革总是在矛盾累积到最危险的程度时被动展开。既得利益集团极难迈出妥协的一步,任何改变都要付出暴力、鲜血和牺牲。而和缓的改良在俄罗斯历史上发生较少,就更不要说能够自我纾缓矛盾的具有纠错功能的政治体制了。这可以说是俄罗斯历史的悲剧,也是困扰俄罗斯千年的历史怪圈。

 
四川非遗精品进京展开展 图片策划:“堵”在中国
祈祷 扭转
豪门贵妇金喜善上海写真 慵懒卷发展风情 詹妮弗·洛佩兹奢华写真 红唇妖艳电眼迷离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