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式的历史逻辑:为“强国”不惜牺牲一切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11月5日,在普京的注视下,梅德韦杰夫完成了担任总统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陈述。值得注意的是,梅氏在演说中没有对几小时前当选的奥巴马表示祝贺。这种“怠慢”或许是俄罗斯人对待西方正兴起的变革的一种常态,就如同1703年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岸边建起彼得要塞,并从这个“小窗口”冷眼观瞧更加文明先进富有的欧洲社会一样。
“俄体”“西用”之争
几百年来,对西方的冷眼观瞧构成了俄罗斯历史的重要主线之一,而其实质是“俄体西用”。所谓的“俄体”,主要是指由君士坦丁堡(史称“第二罗马”)泊来的东正教文明。自公元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将基辅人赶下第聂伯河接受“洗礼”以来,东正教便在俄罗斯扎下了根。1472年,伊凡三世迎娶了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娅公主,同时将拜占庭的双头鹰标志引入俄国,作为俄国继承拜占庭帝国和东正教遗产的象征。在随后的瓦西里大公统辖俄罗斯时期,莫斯科已被抬升为“第三罗马”。及至伊凡四世登基并加冕为“沙皇”,这位后来带领俄国打下喀山并东扩至西伯利亚的“雷帝”正式成为新的凯撒。
而所谓的“西用”,指的是从17世纪末彼得大帝扮作学徒远赴欧洲“求取真经”起,俄罗斯人持续参照学习的西方文化和社会制度。例如叶卡捷琳娜女皇所醉心的启蒙思想,十月革命所带给俄国的马克思主义,以及苏联垮掉后二次瓦解了俄罗斯社会的自由主义经济。俄罗斯从西方大量吸收新知,但这并没能从根本上颠覆俄罗斯人的传统价值观。
“俄体”根深蒂固的原因之一,是弗拉基米尔大公引入的东正教与欧洲盛行的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信仰相悖,而且自13世纪中期以后俄国人被蒙古人残暴统治了200多年,基因里早已注入专制的毒素。既富扩张野心、手段又专制,俄罗斯与西方冲突的命运便由此注定。历届俄国君主或曾有过自由化改革的冲动,但当这类实践稍显“过度”时,君主的权杖便会马上将指针拨回从前。正如彼得大帝冷眼观瞧英国议会政治一样,叶卡捷琳娜女皇也在启蒙思想威胁到她的统治后残忍地举起了屠刀;列宁曾希望革除俄国的专制传统并在临终前警告不可让斯大林专权太甚,但后者还是通过肃反运动将苏联变成了古拉格群岛。
正如索尔仁尼琴1994年回国后所开出的药方一样,今天的俄罗斯人更懂得应当批判地审视西方的一切。这方面的教训已经足够深刻:1917年二月革命后按照西方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政府仅仅存活了7个月便被布尔什维克推翻,随后确立的苏联时代使得自由经济与俄罗斯的再次亲密接触被推迟了70多年;在历史接近1990年代时,被深深“囚禁”于积重难返的苏联制度中的俄罗斯人热切盼望着自由主义的泽被,这种愿望之热切足以让人们的理智被融化,于是距离俄罗斯传统最大的一次偏离便在历史闸口放开的时候发生了,激荡的自由化浪潮席卷了俄罗斯大地,结果留下来的是10年的混乱与衰败——西方几百年来藉以独步天下的自由主义经济制度在与俄国的再次亲密接触中遭受了异常难堪的失败。
痛定思痛,将历史指针再次拨回从前就成了不二的选择。普京在这个历史当口的横空出世给俄罗斯的历史性回摆创造了条件。至于回摆的幅度,普京正在给出答案。
热门推荐
更多>



- 失联亚航搜索发现10件大型物体
- 打高尔夫迫使新人改婚礼场地 奥巴马致电道歉
- 起落架故障 维珍航空飞拉斯维加斯航班迫降伦敦
- 失联英国乘客:乘坐失联客机只因上一班飞机满员
-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亚航飞机未装该组织的追踪设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精彩视频
独家策划
当地时间2014年11月30日,委内瑞拉加拉加斯,超过5000人参加色彩跑活动,俊男靓女炫彩狂欢,为儿童医院筹款。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