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关注中国国家公祭日 日本媒体头版要闻报道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天出席在南京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并讲话指出,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中新网12月14日电 综合报道,13日上午10时,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公祭日当天全无动静的日本媒体,在14日纷纷以头版或者要闻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同时,国际舆论也保持了持续关注。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报道中介绍了此次国家公祭日的概况,称中日关系在近年来较为紧张,而南京大屠杀则是两国关系中一个最为敏感的问题。BBC援引习近平的讲话:“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称纪念仪式是为了促进和平,而非宣扬仇恨。
英国《卫报》以长篇文字和视频报道了中国国家公祭日的流程,同样援引习近平的讲话:“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同时,《卫报》还关注了参与公祭日的人群以及报道公祭日的媒体的情况。
美国福克斯电视台(FOX)报道了公祭仪式和南京全城默哀仪式,称中国提高了纪念活动的规格,唤起对日本侵略的记忆,而与此同时,中日关系近来陷入低迷。
14日,日本各大媒体均在头版或国际要闻版上,用较大篇幅报道了公祭仪式,并分析认为,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对事不对人”,在要求国民记住惨痛历史的同时,不要仇恨日本这个民族,延续仇恨,将有助于两国关系的改善。
《读卖新闻》在第二版的“要闻版”和第九版的“国际要闻版”上,采用新闻报道和分析报道的形式,集中报道了中国首次举行国家公祭活动的盛况。尤其是在国际要闻版上使用了一半以上的版面,对中国在南京大屠杀事件问题上的立场、宣传和南京市民对于这一次大屠杀的反映,作了全面的报道。
报道认为,习近平主席的整篇讲话充满理性,在历史问题上对日本政府继续施加压力的同时,也将战争的责任归咎于少数的军国主义分子。
《朝日新闻》在国际要闻版上报道中,大段引用了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称习近平主席将战争罪犯和普通日本国民分开对待。《产经新闻》同样也在第一版和第二版,分别配发照片报道了这一次公祭仪式的情况和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内容。
热门推荐
更多>





- 莱昂纳多与小18岁女友正式分手 二人交往一年半
- 朱莉生水痘满脸红点 将缺席新片首映(图)
- 天天动听联袂李玉刚跨界合作 推出新专辑专属定制耳机
- 曝张柏芝涉合同诈骗 经纪人:只是经济纠纷
- 《亲爱的》入美国金球奖初选 伦敦电影节连夺两项大奖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精彩视频
独家策划
当地时间2014年11月30日,委内瑞拉加拉加斯,超过5000人参加色彩跑活动,俊男靓女炫彩狂欢,为儿童医院筹款。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