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愚:日本教科书刻意回避战争的“侵略”性质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第一时间获取世界杯赛事双语动态。
人民网大连8月12日电 (郑青亭)在“甲午战争以来的中日关系”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博士后李若愚分析了日本教科书中有关甲午战争的内容。他研究发现,日本教科书刻意回避了战争的“侵略”性质,营造出战争正当化的立场。
李若愚指出,日本历史教科书将目光集中在朝鲜的内政上,使人很容易得出朝鲜内乱是甲午战争起因的结论。比如,东京书籍版教科书就将其表述为:“《中日修好条规》订立之后,日本与宣称拥有朝鲜宗主权的清国在朝鲜半岛的矛盾日益加深。在朝鲜国内,看好日本明治维新后近代化成果的‘亲日派’与重视对清关系、试图以此对抗欧美的‘亲中派’的对立也不断激化。1884年(明治17年)甲申政变以后,日本在朝鲜的势力式微,而清朝的势力却在增强,日本为了对抗清国开始增强军备。”李若愚认为,依照这种对历史的表述,日本扩充军备的根源并非出自其内部,扩张乃是针对清朝在朝鲜实力增强的被动应对。
这样的问题并非只存在于一个版本的教科书中。日本教育出版的教科书称,“19世纪末,朝鲜国内存在着向往日本近代化政策的开化派和对此表示反对的保守派的争斗。作为开化派支持者的日本,为了扩大开化派在朝鲜的影响力,与试图强化对朝鲜统治的清国间的对立进一步加深,走上了扩张军备之路。”对此,李若愚表示,尽管书中提到了日本希望扩大自己所支持一派在朝鲜的影响,但仍将日本扩军与清国的压力联系起来,并将“亲日派”称为“开化派”,将“亲中派”称为“保守派”,这无形中已经回归了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提出的甲午战争代表了“文明与野蛮之战”的认识范式。
“与备受瞩目的南京大屠杀、慰安妇问题一样,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关于甲午战争的部分隐藏着战争的幽灵,甚至有的部分自甲午以来一脉相承,一直贯穿于日本的战争认识之中。”李若愚强调,用这样的历史观和战争观来培养日本的青年一代无疑是危险的,但我们更需警惕的是在背后支持将民粹主义的危险史观灌输给青少年的日本右翼分子。
“近代以来,日本国民对战争认识的模式是通过甲午战争建立起来的,正是在甲午战争中宣扬的‘日本主义忠君爱国思想’裹挟之下,日本全体国民都切身参与到了军国主义分子所发动的总体战争中。”因此,李若愚认为,二战后日本对侵略战争的反省也应从其对甲午战争认识入手。
作为国民教育载体的日本历史教科书为何屡屡出现问题?李若愚分析认为,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日本教科书的编撰体制。日本教科书撰写过程多由民间主导,但不容忽视的是,2006年至2012年间,文部省对教科书编撰干预的力度加强:诸如日本享有争议领土的主权等内容被强制写入了教科书,并进一步压缩了学校教师自主选用教科书的空间。
“能够直接左右教科书编订,并借此向国民灌输民粹主义史观的正是打着学术幌子的日本右翼学者。”李若愚说,这些“修教”右翼团体与日本右翼政客有着千丝万缕的隐秘联系,通过政界的人脉左右了文部省对教科书的判断导向。
热门推荐
更多>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视频
独家策划
当晚,加沙遭到以色列陆海空三面炮击,唯一一座发电站被炸毁,造成至少6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加沙可谓经历了史上最沉重的一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