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俄上演“亦敌亦友”世纪情 互有好感又时有对抗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第一时间获取世界杯赛事双语动态。
文化上亲近也是德俄关系不一般的原因之一。德国作家英格·舒尔茨说,德国人与俄国人的关系就像是“深情与极端厌恶之间的拔河”,俄罗斯人有时是精明而冷酷的伊凡大帝,是个处于亚洲的外国,但有时让人想到他们的好客、深刻的灵魂及文化,培养出柴可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国家。哲学家尼采曾把俄罗斯看成是“乌托邦的世界”,比西方更加美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认为,俄罗斯具有亲和力,他的文学之路受俄罗斯文学的影响。而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把俄罗斯看成是一首田园诗,与普京有着“哥们儿关系”。在德国做过克格勃、会说流利德语的普京与施罗德曾关门密谈至深夜,只是偶尔要求翻译人员帮忙确定个别微妙单词的含义。俄电台评论员谢尔盖·多伦科曾说:“在许多方面,普京对待德国的方式都与俄沙皇一样,后者曾就经济现代化、管理和技术等问题向德国求助。”
德国“民歌皇后”海伦·费舍尔出生于西伯利亚,随父母移民德国。德国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1950年以来移民到德国的外国人中,俄罗斯人排名第三,达到120万人。在柏林,生活着约15万俄罗斯人。在勃兰登堡门等旅游景点,《环球时报》记者时常看到有俄罗斯人在卖苏联时期的勋章、军帽、套娃。在柏林等地还有多座红军纪念碑。俄罗斯的鱼子酱、望远镜、伏特加在德国很畅销,有德国网民说,“宁要普京的伏特加,不要奥巴马的威士忌”。而全俄社会舆论调查基金会7月的民调显示,66%的受访者认为,同俄罗斯最友好的国家先后为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印度和德国。有1/4的俄罗斯人表示“在德国有亲友”,有57%的人愿去德国旅游。
曾有驻柏林的俄罗斯记者说过:“俄罗斯人对德国的印象特别好,但德国人对俄罗斯的印象则出现两极。”德国《南德意志报》近日的一篇文章也持同样观点:“我们对俄罗斯又爱又恨。在对俄关系上,德国人有着与西方不同的定位。从没有一个西方国家与俄罗斯有着如此沉重的历史厚重感和不确定性。”
德国能平衡欧俄关系
德国柏林东欧问题专家凡尼塔·波希尔1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纳粹发动的二战曾让俄罗斯损失惨重,这让德国人有补偿心理,认为应更宽大地对待俄罗斯。同时,与俄罗斯一样,德国也有“反美反西方”情绪,一方面源于英法等国曾反对德国统一,另一方面,美国的间谍丑闻让德国反感。波希尔认为,在政治光谱上,德国和俄罗斯都存在两极现象。德俄“亦敌亦友”,不能走得太近,但也不会太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学者刘作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理解德俄关系必须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个是从欧盟层面,一个是从德国层面。他认为,总的来说,欧俄关系在苏联解体后曾呈现出逐渐走近的态势,但乌克兰问题使得双方关系发生逆转。双方由敌对和怀疑到试图找到新的利益共同点,彼此关系走走停停,但始终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从德国层面来看,德国认为必须处理好对俄问题,否则欧洲难以有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而且俄罗斯的市场潜力巨大,又是德国和欧盟的近邻,无论从哪方面看,德国都不想放弃俄罗斯这块蛋糕。欧洲能源困扰能否得到解决,俄也是关键。因此,尽管欧俄关系看起来很冷,但德国更强调平衡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的双边关系,这一点显然与部分欧盟成员国以及美国是不同的。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莫斯科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宁近日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撰文说,俄的长期考虑着眼于德国正稳定成为21世纪大国和欧洲的既定领导者,但在美国再次缠斗俄罗斯的背景下,德国未必能与俄惺惺相惜。因此,俄正寻求通过与中国以及其他金砖国家的关系弥补与西方贸易的萎缩。(本报驻德国、俄罗斯、美国记者 青木 柳直 丁雨晴)
热门推荐
更多>

- 巴西女性申请教育工作要接受处女检查
- 美国一家庭“与蛇共舞” 3个月抓住48条
- 美国伊战退伍老兵戴假肢摔跤获胜
- 不受伊拉克战争影响 奥巴马照常休假打高尔夫
- 美国伊战退伍老兵成功转型 戴假肢参加摔跤赛获胜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视频
独家策划
当晚,加沙遭到以色列陆海空三面炮击,唯一一座发电站被炸毁,造成至少6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加沙可谓经历了史上最沉重的一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