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欧洲鹰”计划面临重生 未来发展尚未可知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德国“欧洲鹰”无人机样机试飞(资料图)
中国网10月14日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德国政府去年放弃采购“欧洲鹰”计划之后,德国国防部长或将考虑重启高空侦察无人机“欧洲鹰”项目。国防部一位发言人告诉路透社记者,不能对这份报道发表评论,但称部长将在周一(10月13日)接到报告之后进行评估。
“欧洲鹰”:“全球鹰”无人机的“欧洲改版”
在无人机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型无人机层出不穷,让人们眼花缭乱。在为数众多的无人机中,“欧洲鹰”的出现颇受世人关注,因为它是美国“全球鹰”的派生型。“全球鹰”是世界上目前最为先进的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之一,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实时图像,对大面积区域进行监视。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号称“大气层人造卫星”,主要是因其有高空生存性强、巡航时间长和监控范围广的优势。高空主要指地球表面15-30千米的空间,复杂气象在这一高度很难出现,飞行器受天气的影响非常小,且与现存的飞机使用高度基本无重叠,同时还可以避免受喷气发动机涡流的影响;比卫星近地轨道低,信息传输距离短、被动观察系统分辨率高、主动系统能耗小,这个高度使得发展长航时无人机很有优势。另外,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可在观测区长时间停留,弥补了在航空和航天系统之间侦察的空白区域,发展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001年10月,美德签订了研制德国版“全球鹰”——“欧洲鹰”飞行器项目协议,该项目包括三项:一是为在德国部署一种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欧洲鹰”进行作战概念研制;二是在“全球鹰”上安装德国开发的电子情报任务载荷;三是开发在德国空域运行的“欧洲鹰”平台,同时将建立一个对这个侦察系统进行评估的地面站,以满足德国的使用要求。为此,美国诺斯罗普 格鲁曼公司提出和欧洲航宇防御系统公司建立一个合资公司开发“欧洲鹰”无人机。
2003年10月,在德美两国政府的领导以及诺 格公司与欧洲航宇防御系统公司的支持下,“全球鹰”在位于德国诺德霍尔兹市的海军基地开展了飞行演示验证,完成了6次成功的试飞,这些飞行包括在拥挤的欧洲空中交通环境下,演示无人机在受管制的欧洲空域的成功飞行,验证了采用无人机搭载各种电子情报传感器执行广域监视任务的可行性。这次演示验证也是无人机首次在欧洲的受控空域中成功使用,为今后欧洲无人飞行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2006年5月,德国国防部与美国国防部在柏林签署了一份关于两种系统间互操作性的谅解备忘录,为德美两国政府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欧洲航宇防御系统执行委员会成员兼防务与安全系统业务首席执行官斯特凡 佐勒评论说,这份备忘录的签署是6年来美欧紧密合作的结果。
诺 格公司综合系统部总裁斯科特 西摩则指出,2003年在德国诺德霍尔兹进行的“全球鹰”电子情报任务演示是美欧之间一次关键合作,它使人们对“欧洲鹰”系统构想建立了信心。诺 格公司和欧洲航宇防御系统共同组建了“欧洲鹰”股份有限公司(EuroHawk GmbH),双方各出资50%。该公司位于德国-瑞士边境博登湖畔的腓特烈港,将成为德国国防部“欧洲鹰”系统全寿命周期合同的主承包商。
热门推荐
更多>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精彩视频
独家策划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驻美国大使奥泰巴25日表示,阿联酋第一名女飞行员日前领导该国的战斗机群在叙利亚对“伊斯兰国”(IS)极端分子展开空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