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广东要争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排头兵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简称“沿线国家”)已经成为广东必须倚重的战略支点。去年,广东与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174.3亿美元,占全国21.4%,累计向东盟投资25.8亿美元,占全国9%,在广东出国游客中,有56%的目的地为东盟。

  对于广东而言,欲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抢占先机,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一条必由之路。近日,记者随省政协专题调研组,历时数月,赴广州、深圳等七市调研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我省在沿线国家的产业投资、贸易往来、文化建设、宣传推广等多方面进行系统调查。

  在长达万字的报告中,调研组认为,我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规划、组织领导和宣传推广等工作稍显滞后,总体规划仍需完善。对此,调研组建议,广东应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纳入我省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争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排头兵,借助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着力深化泛珠三角合作、与东盟的合作、与欧洲和非洲的合作,把广东打造成海洋强省、外贸强省、文化强省。

  重磅建议

  成立高规格“一带一路”

  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当前,在“一带一路”沿线,不少省市已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并出台参与和推进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规划、政策措施。在17日省政协第十一届七次常委会的小组讨论上,为统筹推进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省政协常委们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是成立高规格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由省主要领导挂帅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与国家相关部门及兄弟省市间的沟通协调,负责牵头整合省内各方面资源,形成我省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强大合力。同时精心挑选相关行业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为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智力支撑。

  二是加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完善总体发展规划。以“互利共赢、先易后难、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基本原则,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为合作内核,在主动参与国家层面的相关规划、政策制定和落实的同时,统筹制定全省重大战略规划,确定海上丝路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专项规划,形成层次清晰、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操作性强的行动纲领,争取在国家战略部署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是研究制定相关合作政策。在制定各项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推动产业、贸易、投资、海洋、文化、生态等合作的相关政策,精心选择确定一批合作项目,以重大项目落实带动合作广泛深入开展。

  四是建立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合作机制。建立企业对外贸易和投资信息平台,完善贸易摩擦预警和应诉机制、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加强同驻外使领馆和相关部门联系,加强重大合作事项的对话磋商,统筹平衡各方利益,不断拓展深化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有常委提出,广东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加强领导和统筹谋划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有可能导致各市各自为政、产业园区无序发展,建议由省出面统筹协调有条件的市到沿线国家建立产业园区。

  五是以泛珠三角区域“9 2”的深度合作促进东盟与我国“10 1”自贸区升级版建设。把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议题,在密切经贸联系、建立对外窗口、拓展江海航道、完善水陆联运、依托珠三角大港口群支持兄弟省区更好地“走出去”、加强境外经贸活动的协调等方面加强沟通与合作,发挥广东的桥梁纽带作用。

  声音

  省政协新闻出版界发言人、中新社广东分社社长张见悦:

  要对每个沿线国家

  制定个性化对接方案

  “广东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路,既有历史,又有现实,但要重在现实;既有人文,又有经贸,但要重在经贸。”省政协新闻出版界发言人、中新社广东分社社长张见悦认为,对于我省谋划海上丝路蓝图,一方面要注意在兄弟省份、省部之间的合作上建好形式、搭好平台,另一方面对于沿线国家,要注重合作内容的精心设计。

  张见悦表示,广东首先要对接好国家的海上丝路战略,尽快明确自身定位,充分利用好国家赋予的资源和政策,争取做海上丝路建设的排头兵,打下外拓的坚实根基,其次在推动与沿线国家合作上,应该丰富合作的内容,设计好与各国的利益分享机制,“21世纪海上丝路并不是建立新的组织,也不是模式的颠覆,而是以实实在在具体的合作内容为依托”,因此务实地多创造互利共赢的机会,将可以润滑既有的商贸活动。

  由于沿线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优质要素资源的不同,张见悦建议广东要对每一个沿线国家进行专门研究,制定个性化全方位对接的方案,挖掘出双向合作的空间,“在沿线国家举办推介活动、营销,可多尝试从对方利益诉求出发,凸显广东自身的比较优势。

  “广东有自己特色鲜明的产业、文化、社会优势。”张见悦表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广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利用有限资源在比较成熟、潜力巨大、优势明显的领域集中发力,“比如立足既有的产业基地,利用好广交会这一平台,突出湛江、汕头的区位优势,盘活海外侨务资源。”

  调研聚焦

  不少粤企对市场研究不够

  建议:制定市场拓展专案

  广东正在加快对海丝沿线国家的产业布局。据商务厅数据显示,我省对于海丝沿线重点国家(包括东盟10国和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南亚4国)的实际投资额从2007年的0.2亿美元增加至2013年的2.9亿美元,年均增长54.9%,平均每两年翻一番。

  这些出海的粤企生存现状如何?调研发现,目前粤企“走出去”大都是自发行为,由于对如何“走出去”缺乏统筹和指引,粤企对沿线国家的投资需求了解不多,很多企业对当地的法律、政策、产业、风俗等情况了解不多,信息渠道不畅通,导致许多粤企“走出去”后发现与想象差距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走出去”的决心。

  “东盟、南亚一些国家基础条件差,通信不发达,互联网的使用率不高,这都使企业建设和运输成本增加。”深圳市一名政协委员感叹,东南亚市场前期开拓和培育成本高,珠三角一些企业到东南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常常存在对外投资设备、产品回运难等问题。

  “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尤其是与我国接壤的周边国家,外汇支付能力低,使企业与东盟、南亚国家经贸合作发展存在较大的风险和制约。”省政协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市场与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王卫红建议,针对中亚、亚洲等部分国家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开拓市场的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政府需牵头组织、引导企业与当地有实力的商协会、重点企业对接,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王卫红认为,广东有很多产业可以与东南亚实现互补,而如何实现产业的串联融合,促进全产业链发展,也需要政府层面统筹协调,“主要在基础设施条件,比如建设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加工基地及相关配套产业链建设,在涉及到能源、交通、通信、港口、市政基础设施时,可以最大限度提升政府在公共物品投资中的整体效益。”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粤企的认识仍停留在“东南亚国家经济比较落后”的刻板印象上,忽视了对商品的要求,认为可以轻易进入当地市场。因此对市场研究不够,开拓不力,导致投资失败。

  事实上,调研中许多粤企反映,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东盟国家,市场竞争也都十分激烈,就电视机、手机而言,产品要打进去,面临的是与日、韩、欧美等地产品的直接竞争。面对有数十年市场经验和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对手,粤企开拓市场的压力依然很大。

  “我们企业开拓东盟市场的营销方式落后,单纯地通过贸易批发商品,这与跨国公司在投资国培养和使用当地人才、建立专门的经销商和完备的销售网络相比,相差甚远。”深圳市一位政协委员坦言。

  鉴于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参差不齐,许多委员认为,需要进一步制定细化的市场拓展策略和专案,应根据当地市场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贸易促进活动。

  调研报告认为,提高粤企走向沿线国家的生命力,需要针对沿线国家不同发展层次的现状,对市场进行细分,发挥广东高新技术产业、重化工业和传统产业等不同层次产业的优势,提高各层次市场占有率,同时鼓励珠三角有条件的企业抱团在沿线国家建立产业园区,以这些园区为平台,吸引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

  “发达国家产业投资到哪里,金融、服务、文化、教育等配套投资和措施就跟到哪里。”不少委员建议,应在投资集中、产业集聚的地区引入金融机构,建立文化设施和技工学校。

  沿线国家采购商占广交会1/3

  建议:充分发挥展会作用

  作为外贸大省的广东,与沿线国家进行贸易合作自不待言。但抓手在哪里?在省政协委员、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王志平看来,身为国家队“两展两会”之一的广交会(另三者为东盟博览会、达沃斯论坛、博鳌论坛)是广东的金字招牌。

  王志平的信心来自于数据的强有力的支持。据统计,在最近几届广交会上,来自沿线国家的专业采购商稳定在7万人左右,占到每届专业采购商总数的1/3,且采购商平均活跃度比较高,忠诚采购商占当地等级采购商的34%,高出全世界平均数0.5个百分点,特别是随着东盟自贸区建立,中非、中土、中东经贸关系的迅猛发展,沿线国家采购商到会增长态势非常明显,近年来平均每届增速3.6%,高出总体增速1.5个百分点。

  “通过广交会出口的电子、家电、机械、日用消费品、家居装饰品等,受到沿线国家的欢迎。”王志平透露,根据统计,从2007年到2013年,东盟和中东国家分别通过广交会采购商品达300亿美元和620亿美元,目前,两者已成为广交会前五大出口市场,而印度和南非作为新兴市场,在广交会上的洽谈、采购也非常活跃。

  王志平认为,目前在国际工商贸易界,广交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力,这决定着广交会在广东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这是广东通往海上丝路天然的贸易桥梁和友谊纽带。24个沿线国家近2700家企业来参加交易会,可以说是广东与沿线国家最大的外事场所,没有其他活动可以在短短几天之内吸引那么多外国人。”

  他建议,广东应加大对沿线国家的邀请力度,不断丰富广交会的内涵,“除了交易,还要举办论坛、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设计和贸易促进主题活动”,同时要加快展会“走出去”步伐。据了解,目前广交会已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办展。

  在发挥广交会作用、举办常规展会的同时,调研报告提出,需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沿线国家专场展、东盟专场展,也要充分发挥深圳高交会、广州留博会等重要展会的作用。

  “过去广东加工贸易之所以能蓬勃发展,关键在于香港具有国际和国内的生产、服务、消费资源的运作能力。”在省政协委员、省港澳办副主任李阳春看来,与广交会类似,香港也是广东强化与沿线国家外贸合作的重要节点,继续利用香港的特殊优势,积极拓展到海上丝绸之路经济体上尝试,可争取在加工环节、加工技术、加工产品、加工配套等方面实现新的提升。

  身为外经贸大省,广东拓展外贸仍面临着资金、人才、商业网络联系尚较缺乏等弱点,李阳春认为,香港在全球28个重要商业城市、40多个商业中心有办事处,并派驻专责人员,分布南北美洲、欧洲、亚洲、中东等地区,广东可联合开设或挂牌粤港经贸办事机构,共同派驻人员,联合开办业务。

  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对香港的投资约2000多亿美元,占内地对外投资的六成,越来越多的内地资本经过香港“走出去”,李阳春认为,粤港澳可以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资本大通道。

  报告解读

  侨务资源

  进一步加强与华裔新生代联系

  广东是侨乡,据统计,粤籍华侨华人在东盟有约2300万人,占我国华侨华人总数的六成。全球80%潮汕籍华侨华人集中在东南亚,仅在泰国就有500多万人。但调研组发现,目前广东华裔新生代对中国的了解仍有待加深。由于在国外出生、长大,普遍对家乡缺乏直观、深入的了解,对祖(籍)国、中华文化归属感没有老一辈华侨华人那么强烈。需要进一步密切与他们的联系,培育侨务新资源。

  对此,调研报告建议,鉴于我省广府、潮汕、客家、雷州文化在东盟各国渊源很深,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建立文化交流基地,举办青少年文化交流夏(冬)令营;支持各类民间团体开展各种民间交往,鼓励创作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书画、诗歌、散文、小说、戏曲、舞蹈、音乐等作品,策划组织大型舞台作品和影视作品、专题片,并开展这方面的交流;扩大“南粤文化海外行”、“广东文化周”等品牌活动的影响。积极开展广受欢迎的卫生、体育交流与合作。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调研报告建议广东应加强省级协调,支持广州、深圳、汕头、湛江、阳江等市加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并以申遗为契机,加强相关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

  对外宣传

  用当地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推介广东

  目前,广东对外宣传主要通过当地华文媒体的渠道,宣传内容主要是节庆祝福和介绍广东发展情况及推介商机,调研报告认为,在宣传渠道和宣传内容上仍需要继续拓展和深化。

  调研报告认为,在更多的国家媒体上,应用当地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宣传广东、推介广东。通过华文媒体打通与当地主流媒体合作渠道,不仅在报刊等平面媒体推介,还要扩大到电视、网络等媒体。要高度重视网络的便捷、普及优势,积极推进“网络商贸”、“手机人文交往”,积极主动对接各大中央媒体,尤其是中央重点建设六大外宣媒体平台的资源、项目,应高度重视民间组织、智库、论坛在影响舆论方面的作用,通过引导、合作,更好地传播广东故事,塑造广东形象。

  调研报告建议省有关部门专题研究外宣问题,力争在宣传造势上有所突破。另一方面,对我省“走出去”的企业与人员要加强宣传教育,大力表彰遵纪守法、造福当地、文明经商的企业和个人,增强沿线国家对广东的认同感、亲和力。

  “对国民进行素质教育,广东有便利条件,国外唐人街很多都是广东出去的华人华侨,广东话、潮州话、客家话都可以沟通。”省政协特聘委员、省流通业商会会长崔河认为,广东应该率先在公共舆论空间开始普及沿线国家文化、法律等知识,树立良好国民印象。

  海洋产业

  借南海开发契机形成新增长点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围绕‘海’字做文章,重点开展海洋领域的合作。”省政协常委、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龙丽娟认为,广东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可在应对气候变化、航道安全保障、海洋资源调查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航道开辟、人员培训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据了解,目前广东海洋渔业对外合作方式比较单一、层次不高,主要以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等合作为主。对于更好更快发展海洋渔业,调研报告建议依托我省大学、科研院所举办养殖技术和其他实用技术培训班,支持企业到沿线国家合作开展网箱养殖、良种繁殖,同时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联合开展渔业增养殖、增殖放流、建设人工渔礁,开展海洋观测预报、防灾减灾、海上搜救合作,实现装备、技术的互助和信息的共享;在相关国家合作建立集补给、仓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远洋渔业基地,吸引周边渔业资源,建立水产品加工、交易聚集区。

  在发展海洋产业上,调研报告建议依托强大的港口群,完善现有的临港工业区布局。抓住国家开发南海油气田契机,选择若干重点区域,建立后方基地,开展金融、保险、信息、维修、保障等服务,形成海洋产业新增长点;支持湛江海东新区、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和茂名、阳江、江门、中山、东莞、惠州、汕尾、揭阳、潮州等市滨海新区、开发区建设,形成沿海产业带和增长极,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复兴号”“试跑”杭黄铁路 大雪节气前 新疆库尔勒孔雀河现美丽冰凌
哈里与梅根亮相都柏林街头接受民众欢迎 伊斯坦布尔遭炸弹袭击 至少11死36伤(图)
跟随电影去旅行:布拉格 在这里邂逅特工、寻找浪漫 papi酱获得1200万融资 看看国内外的网红是如何赚钱的?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独家策划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今天下午抵达新加坡,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在机场迎接。随后朝方一行乘车前往下榻酒店。当晚,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与金正恩举行了会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