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海外大力争抢中国“财神爷”:外国购物村成“中国村”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外国优先考虑“便利中国游客”

人数众多、购买力强大,使得中国游客成为全球旅游市场“争抢”的“香饽饽”。为吸引和留住中国游客,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零售业已在摩拳擦掌,使出浑身解数。

便利1.调整开店时间

在法国,星期天工人不上班、商店不营业的传统已有100多年历史。然而,中国游客的超强购买力让法国人重新思考周日营业的问题。2014年12月10日,法国经济部长马克隆向国会提交了一个法案,其中一条建议是解除周日购物限令,以便中国游客购物。法国总理瓦尔斯对此表示支持,他说,“不希望数百万名前往巴黎的旅客,尤其是中国旅客于星期天离开巴黎前往伦敦购物”。伦敦的哈罗德百货周六、周日照常营业,中国人最爱去的比斯特购物村周末还延长到晚上8时才关门。

在日本,以前商场在晚上8:30左右就进入打烊时间,但现在东京等地的一部分店铺甚至实现了24小时营业,让中国游客们可以白天观光、晚上购物两不误。

便利2.营造中国气氛

巴黎著名的“老佛爷”百货公司成立了中国部,每年春节期间,商场里里外外打扮得“红红火火”,专为中国游客增开服务窗口。美国著名的梅西百货为了迎接中国顾客,曾在春节期间破天荒地进行舞龙舞狮表演,如今这已成为梅西百货春节的保留节目。

除用中国元素吸引中国人外,各国商场还向中国人推出专属折扣。在英国比斯特购物村,记者拿到了中国旅游团专属的VIP卡,购买正价物品可以享受9折优惠。刚走进英国希斯罗国际机场,记者就收到了一个印着“新年快乐”的红包,里面放着两张用中文书写的免税店打折券。

便利3.刷银联卡可打折

不管是在时尚浪漫之都纽约、巴黎,还是在东方神秘古国尼泊尔,手持一张银联卡,几乎可以在街上任何一台ATM机上提款。除了提款功能之外,在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银联卡的刷卡功能已经完胜万事达和Visa等国际卡组织,成为排名第一的外国银行卡品牌。

在欧美国家,银联卡能在八成以上商户消费,几乎涵盖所有游客购物目的地。记者观察到,除了购物地点,一些景点的礼品购物中心也可以使用银联卡。像英国牛津大学附近的商店就在门口打出“银联”的广告牌。营业员告诉记者,“到牛津的中国游客很多,他们都想带些有牛津标志的纪念品回去,有些客人买很多,用现金支付没有刷银联卡方便。”

在日韩,银联卡更是异常受欢迎,不少商家都打出“欢迎使用银联卡”的中文横幅:免除所有货币转换费,额外打9.5折或发放等额购物优惠券——银联卡已无异于一张“打折卡”。而在越南僻静的海边小城市芽庄,超市里甚至有专门的银联卡通道。

便利4.全程中文导购

各国百货商场、机场免税店、电器商城、化妆专柜随处可见可以说流利中文的导购和中文指示牌。

在英国比斯特购物村,某本土品牌折扣店在比斯特购物村里最受中国人欢迎。每个周末,该店有数十名全职、兼职导购为客人服务,其中就包括近10名中国导购。除了巴宝莉、古奇等国人熟悉的一线品牌有中国导购外,国人不熟悉的中档国际品牌折扣店里也有中文服务。杭州人小萧在Coccinelle折扣店工作,她告诉记者:“因为中国客人太多了,比斯特几乎每家品牌店都至少有一名会讲中文的导购。”

上月刚从韩国旅游回来的赵小姐也告诉记者:“我单身出行,不懂韩语,英语也不溜,但在韩国购物几无障碍。”在首尔最繁华的明洞乐天免税总店,每层楼都有汉语翻译。此外,在小吃广场、酒店,甚至著名的烤肉店,也专门配有会说汉语的员工。

便利5.代客送货、提前网购

为了方便中国人购物,英国比斯特购物村许多商家推出了支付宝退税服务。告知店员支付宝账号,店员就会为顾客准备适用于支付宝的退税单。“支付宝退税无需手续费,还直接人民币到账。”使用过该服务的游客王小姐说。

此外,不少游客“血拼”完不想拎着大包小包回酒店,而是想去其他地方继续购物或观光,于是,代客送货的服务便应运而生。巴黎的百货商场大多都提供送货至市内酒店的服务;如果达到一定金额,夏威夷和关岛的DFS免税店更会派专车接送客人;芝加哥的奥特莱斯也可以帮游客托运到机场;韩国东大门的商户甚至提供国际快递服务。

随着在线购物越来越流行,为了节省游客的购物时间,很多免税商店都开通了网上直购、当地提货的服务。不少中国游客在去目的国之前,就已经在官网上下单买好,到达当地或机场就能提货回国。

服务细致的日本商家更是贴心——百货公司高岛屋在旗舰店设置中国游客专用休息室,提供免费饮料;西武百货首次在各楼层设置“欢迎光临”购物角,为中国游客进行“私人订制”;堂吉诃德在所有店铺覆盖免费WIFI,让喜欢随时上网的中国游客第一时间与国内的亲朋好友分享。

(本报记者王希怡、李明波、赵海建、蒋林、刘汉振、邢磊参与调查采访)

驻穗领事点评

中国出境游刚起步

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的中国游客潮,很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游客潮,这也说明中国正在兴起旅游热,如今中国游客的消费力很强。从长远看,中国游客出国游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同的文化风俗自然产生行为的差异和沟通的误解。比如说,马来西亚人说话声音小,而中国人说话声音相对较大。我相信再过几年,随着更多中国游客“走出去”,中国游客形象会得到改变。对马来西亚来说,众多的华人社区与中国游客还是不一样,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文化中学习。

(本报记者 王希怡、蒋林)

可提升对

印度的探索

印度驻广州总领事

高志远

到印度的中国游客近年来开始增加,目前每年约有20万中国游客前往印度。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在印度停留的平均时间只有4天,对印度的深入了解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游客赴印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很多中国游客赴印沉淀自我,寻求心灵自由。从政府层面来说,2015年是“中国访问印度年”,2016年是“印度访问中国年”,通过访问和旅游加深民间信任的空间巨大。

(本报记者 温俊华、陈周)

赴韩主力

是年轻女性

韩国旅游发展局广州办事处局长 郭尚燮

10年前,中国游客多为40岁左右的中年男性,带着家属到韩国旅游,他们是中国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如今,数据显示,喜欢到韩国旅游的中国游客以来自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居多(60%~70%),而且80%左右为年轻女性。中国的年轻女性追求韩流时尚,前往韩国购物,探寻电视剧文化,购买美容产品等。

(本报记者 温俊华、郑佳文)

南湖国旅

“金导”点评

主持:罗彪

从业10年

参与对话:谭春勇、彭昊、黄卓研、谭建发

入乡随俗最关键

旅行是“再教育过程”

选择自由行的中国游客,一般都是有经验的旅游者,他们会提前了解文化差异;而参团游客往往是旅游上的“菜鸟”,确实较易出现不文明的行为。当然,团队游也有优势,更容易产生集体荣誉感,整个团队会觉得自己代表的是中国人的整体形象。

对于如何遵守旅游目的国的文化习俗,我们有自己的小诀窍:首先就是反复灌输“入乡随俗”,至少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游团宣导会”则是必然一环。出境游之前,我们会开一个详细的说明会,介绍当地风俗和注意事项。而当问题出现后,尊重或照顾游客面子的劝阻则最有效。由于我们中国人好面子,不能当面让客人下不来台。比如,有游客大声喧嚣,把他拉到一边,悄悄告知、温和委婉,自然不会有抵触。

除了旅游团的提醒,媒体报道、公益广告也对游客有引导作用,这些都有利于防止游客和当地人发生冲突。比如,之前有中国游客在埃及文物上刻名字,媒体曝光后受到广泛批评,如此一来其他中国游客再到埃及,估计就不会重蹈覆辙。

出国旅行,也是一个“再教育的过程”。随着国人出国机会的增加,很多人会注意自身的问题,比如为何他国的街道那么干净。通过自省,中国游客的行为举止自然提升,整体表现出来的素质也会日趋文明。

(本报特派澳大利亚记者 陈周 整理)

(编辑:刘梦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北京集中销毁1551辆黑摩的 重庆黔江遭遇雨雪冰冻天气
亚太再平衡 投掷
C罗旧爱伊莲娜秀健美长腿被男模偷瞄 经典老片重映 靠情怀还是靠实力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