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招实习生引轩然大波 揭秘大学生实习黑色地带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欧盟开放实习岗位,实习期5个月,每月补贴1000欧元,包机票。”近日,一条欧盟招实习生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引发大量转发关注。然而消息传出不久,“欧盟招实习生是假消息”的信息再次引爆朋友圈。以至于没过多久,欧盟驻华代表团不得不在官网发布公告澄清——实习机会确是欧洲委员会实施的真实项目。
欧盟招实习生是真,但“假消息”的出处也并非毫无来由。据笔者调查,“欧盟招实习生”的消息发出后,确有中介公司打着这个幌子进行诈骗。
事实上,面向大学生的实习陷阱由来已久。对于把实习和兼职当作修炼内功、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的大学生来说,类似网络平台、中介公司、熟人介绍、草根组织这些看似“条条大路通未来”的求职之路,实际上却暗藏陷阱,一不留神就有可能人仰马翻。
“知名大网站”也不是各个靠谱
大三下学期,赵晴的专业课基本修完。抱着“应该带着学到的知识走出校门去锻炼”的想法,她着手申请实习。简历飞向明确目的地——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
赵晴觉得投简历的时候自己很谨慎。她刻意选择了几家“知名的大网站”,而且投的全部是网站认证过的公司,规模在100人以上。一些网站宣称,会对发布招聘信息的公司提供身份认证功能,公司通过上传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开户许可证等证件的扫描件获得认证。
投递了30余份简历后,赵晴接到一家文化公司的面试通知。她回忆,那是在“偏僻到不能再偏僻”的地方,周围没有指示牌,完全不像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公司。为了保险起见,陪她同去的男友决定先充当面试者。
从男友口中得知,那是一家类似夜总会的场所,很昏暗。面试他的是一个40多岁的浓妆女子,介绍说“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端茶值班什么的,工资3000元起,值夜班还能有补助”。
直到现在回想起来,赵晴还觉得后怕。她说自己听说过一些人在工作或实习过程中被害的案件,“自己觉得已经很小心了,没想到还是会被骗。”回到宿舍后,她在网站上举报了这家公司,希望不再有人受骗。从那后,她决定再也不在这类网站上申请实习。
“学校是个相对单纯的地方,只要你肯努力,就会有回报。但是社会很复杂。作为大学生,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和阅历的增长,还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赵睛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警示其他学子。
“骗我的就是我的高中同学”
安徽某高校大四学生洪昆(化名)似乎再也不愿提起“实习”这两个字,那次险象环生的实习经历差点让他无法脱身。
2012年9月,洪昆相信了高中好友的实习介绍,被骗到淮南一处传销窝点。
据洪昆介绍,自己那位“高中时成绩很好、人也很通情达理”的同学,在河南读完大学后来到安徽工作。洪昆觉得自己在安徽上学,理应去看看他叙叙旧,再加上那位同学一再“盛邀”,难以推脱。
到了淮南,洪昆借宿在这位同学“家”。一进门,他便觉得情景有些奇怪——住宿条件极差,卫生间没有淋浴,窗户封得死死的,窗户边上摆放着各种洗浴用品,马桶是坏的,不能自动冲水。但是想到同学刚毕业收入不高,条件差不足为奇,所以洪昆也没有想太多。
然而,之后48个小时的经历完全出乎他的想象——手机被没收,时时刻刻被监控。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进入的是一个传销窝点。“我根本没有出逃机会,连去厕所也有人紧跟。”洪昆说。他还被逼接受“行业”课程,他曾多次反抗未果。周围的人劝他说,“既然你那么相信你的朋友,你们的友谊这么深厚,那你就帮你同学看看这个‘行业’怎么样,看好了你就可以回去。”洪昆只好表面“配合”,暗地里寻找机会向外界求助。
一天晚上,洪昆半夜窝在被子里从身上的钱包中找出学生证,摸黑在上面写道:“报警、五楼、抢劫、求助”,扔到了楼下。终于,第二天警察破门而入,将被困多时的洪昆救出。
据洪昆介绍,传销窝点多为年轻人,几乎都是刚毕业或在读的大学生,他们大多被朋友骗来,一开始还很反抗,后来“看懂了行业”,也就没那么抗拒了。
经历了“传销惊魂48小时”后,洪昆把他的经历写成了日志发表在网络空间,他想以此告诫学弟学妹们找实习千万要提高警惕,“有时连朋友都不可轻信。”
相关报道
热门推荐
更多>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精彩视频
独家策划
当地时间2014年11月30日,委内瑞拉加拉加斯,超过5000人参加色彩跑活动,俊男靓女炫彩狂欢,为儿童医院筹款。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