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起草完成《气候变化应对法》草案 减排制度成焦点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第一时间获取世界杯赛事双语动态。
上图:河北定州开元镇西念自疃村一家小厂在排放废气。下图:河北定州开元镇西念自疃村村民在焚烧垃圾(2013年10月13日摄,拼版照片)。当下驱之不散的雾霾天气给民众撞响了环保警钟,治理大气环境污染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但记者在河北省定州市发现,小旧作坊随意排放废气现象仍随处可见,大气环境保护依旧任重道远。(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中国日报网8月8日电(远达)中国《气候变化应对法》草案已于近日正式起草完成,这一进展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立法中减排制度的设置会否影响中国减排进程?有外媒称,对于采取何种减排制度是最合理的,目前尚无定论。
《金融时报》8月8日发表环境网站“中外对话”北京办公室实习生黄舒茂、“中外对话”北京办公室助理编辑张春的文章称,有专家担忧,立法中减排制度的设置可能会影响中国减排进程。据财新网消息,草案尚未公布,可能在今年10月公布意见稿。
《气候法》是中国第一个关于“应对气候变化”主题的正式法律,旨在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法案起草项目始于2010年1月,由中国国家发改委主导,中科院、社科院、中国政法大学等单位的法律专家参与完成。
“能拿出来已经很不错了,是一大进展。”中国社科院《气候法》草案起草项目的首席专家常纪文评价说。他认为当前草案还比较抽象,不过遇到的阻力不大,各方基本达成共识。
中国政法大学的曹明德教授也参与了立法。他认为除了国际气候谈判的压力,中国能够立法是因为“减排也是中国的内在需求”。一来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对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一定威胁;二来中国人口基数巨大,资源能源的压力很大,以前的粗放发展方式无法再继续。
但是用什么样的减排制度是最合理的,目前国际上也没有统一结论。曹明德担心立法中减排制度的设置可能会影响中国的减排进程。中国一直尝试的是总量控制制度和碳交易制度结合,2012年公布的立法意见稿也是遵循这一路线。
曹明德向中外对话介绍了碳交易和碳税制度的利弊。如果实行总量控制,减排的目标是确定的,但是企业的减排成本不知道。如果减排成本高,不利于减排的落实。而且欧盟在碳交易方面所作的尝试结果并不理想,目前欧盟碳交易价格还只有3欧元左右。
如果采取碳税的方式,减排的成本是确定的,可以通过税率来计算,但是减排目标不确定。企业的减排意愿也不确定,一些企业可能愿意多出钱来排放,也不利于减排。
美国能源基金会低碳项目负责人胡敏对碳交易也有担忧。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从2010年开始试点,第一批有5个试点城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2个试点省份(湖北、广东),胡敏担心立法进程晚于市场建设,无法应对市场的发展困境。
因此,胡敏并不同意上述常纪文“达成共识”的说法,她认为《气候法》阻力小是因为所受的重视还不够。她告诉中外对话:“这次立法进展并没有加快,与其他法律立法相比,也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谈不上阻力和共识。”
中外对话(www.chinadialogue.net)是一个致力于环境问题的中英双语网站,总部位于伦敦,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
(编辑:周凤梅)
延伸阅读: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做法令人惊喜
煤炭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使用煤炭对于环境及全球变暖的影响也是中国政府在着力应对的问题。【阅读全文】
相关报道
热门推荐
更多>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视频
独家策划
当晚,加沙遭到以色列陆海空三面炮击,唯一一座发电站被炸毁,造成至少6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加沙可谓经历了史上最沉重的一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