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中文国际  >  国际滚动

日媒:日史学家揭秘偷袭珍珠港内幕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参考消息网12月11日报道 《日本时报》网站12月9日发表题为《史学家试图消除日本驻美使馆因“偷袭”珍珠港而背负的恶名》的文章称,对井口武夫来说,12月7日从来不是平凡的一天。73年前的那一天,当日本帝国海军的战斗机袭击珍珠港时,11岁的他正在华盛顿。他的父亲井口贞夫时任日本驻美国大使馆参赞。

  井口武夫本人曾担任日本驻新西兰大使,目前是尚美学园大学荣退教授。他的研究致力于扭转日本的一种流行观点,即由于日本驻美大使馆的疏忽,导致日本的最终备忘录在华盛顿时间1941年12月7日下午2点20分(也就是袭击开始后一小时)才递交给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从而使日本因发动“偷袭”而蒙羞。

  现年84岁的井口武夫日前在接受采访时,重申了他在2010年出版的《揭秘珍珠港:来自日本的新视角》一书的主旨。他说,日本陆军当年希望自己对马来半岛哥打巴鲁的袭击以及海军对珍珠港的袭击,在不预先发出警告的情况下进行。因此,“为了确保珍珠港袭击的秘密性,造成外务省延误传递一封含有备忘录最后关键内容的电报”。

  日本驻美使馆在12月7日早上7点30分左右才收到这封电报。井口武夫指出,所有含有备忘录文本内容的电报都没有被标注为“紧急”——更不用说被标注为“特急”了。在上午10点左右,日本使馆收到一封电报,命令它在下午1点把备忘录交给美国方面——袭击是在1点20分开始的。井口武夫还强调,那些电报里错字和漏字的情况比比皆是,给使馆的打字工作带来了难度。

  井口武夫还说,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隐藏了如下重要事实:即最终备忘录并不符合公认的最后通牒的形式。

  他说:“作为对太平洋战争悲剧记忆犹新的外交官和历史学家,我有义务致力于诚实地重新评估日本所下最后通牒的问题,并为延误递交备忘录的行为辩解。因为经了太多手,真相已经变得模糊。早就应该纠正有关这一事件的误解了,这样全世界的历史学家才能获得正确的历史观。”现在,他纠正主流观点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

  近些年来,新发现证实,日本军方领导人故意设法延迟向美国递交最终备忘录,因此给日本驻美使馆造成困扰。

  井口武夫说:“(落款日期为1947年5月7日、旨在法庭上为军方和外务省人员辩护的)辩护指导方针表明,我们的军事领导人差一点儿就被冠以故意不经宣布就发动袭击的罪名。军方压制并牺牲了我们的外交,以提供战略上的便利。外务省应当仔细研究相关事实,并向人们提供与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伊始的外交行为相关的政策决定以及执行情况的真实记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山村建天险之上 村民进出全靠“铁篮子” 秦皇岛18名大学生手挽手冲进大海救出女子
南非罕见双胞胎小象降生 与母亲形影不离受象群呵护 景德镇瓷画亮相曼谷 续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詹妮弗·洛佩兹奢华写真 红唇妖艳电眼迷离 超大胆!56岁麦当娜炫彩大片与蛇共舞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