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缅甸看美国的“民主推手”:意在牵制中国
【环球时报赴缅甸特派记者 刘 畅】“这不是值不值的问题。大家知道,经历十年的战争后,美国存在极限。”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在接受本国媒体采访时为没有军事干涉叙利亚内战所做的辩护。可以说,这已不是美国推行民主的最好时代,民意越来越反感政府在国外而非国内投入过多精力,但华盛顿外交圈对缅甸尚有共识:它是一块鼓舞价值观又有现实利益的试验田。作为美国智库东西方中心请来的开场嘉宾,缅甸民盟主席昂山素季3月在仰光的一次活动中就高调表示,“缅甸不只要做一个成功国家,更要成为全球范本和其他未成功国家的希望”。然而,民主转型是要面对一系列挑战的,美国的智库对此并不回避。借参加东西方中心的项目,《环球时报》记者有机会在美国和缅甸“理论加实际”地研究了这种“民主转型的挑战”。
美国两位前第一夫人遥祝昂山素季
总部设在夏威夷檀香山的东西方中心由美国国会1960年设立,兼具智库、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功能。《环球时报》记者今年参加的东西方中心媒体项目的主题是“民主转型的挑战”。在为期三周半的时间里,先是在檀香山由专业研究人员做政府治理和民主转型的理论介绍,之后来自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15名记者结合各自国家现状探讨民主之难和民主之惑,最后两周到印尼和缅甸看转型国家的民主现状。
选择缅甸来研究“民主转型的挑战”这一主题自然有深刻的原因。缅甸曾经逼近成功,凭借矿产、木材、油气等丰富资源,20世纪50年代一度跻身东南亚最富有国家之列。而后军政府独裁和武装冲突葬送了战后发展的黄金机会,今天缅甸在东南亚人均GDP排名中垫底。英国《经济学人》去年5月刊文称,西方制裁对此“有贡献”。过去半个世纪,美国政府一直给缅甸贴着“世界和平威胁者”的标签。
而今,在仰光,《环球时报》记者看到在昂山素季为自己的“素基金”揭幕时,来自民主党的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和来自共和党的前第一夫人劳拉·布什通过视频送来祝福,希拉里更提及在国务卿任上两次出访缅甸。
第一次访问在2011年,标志着美国时隔半个世纪重启对缅高层交往。希拉里向缅甸承诺了新的经济发展项目、数千万美元医疗援助和考虑互派大使。2012年4月民盟在议会补选中获得大胜,希拉里又宣布将使用民主援助专项资金的官方机构“美国国际开发署”派驻缅甸,并逐渐减缓经济制裁。美国《外交政策》称,“缅甸变局被视为希拉里在国务卿任上‘最干脆的胜利’,是她2016年竞选总统的政治资本”。第二次访问希拉里是陪同奥巴马——首位访缅的美国总统。2012年11月那次仅有6小时的正式访问,震动了国际社会。
2011年几乎是民主在21世纪最有亮光的一年。在华盛顿从事多年外交政策评论的麦克斯·费舍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那一年“促进民主”再度成为华盛顿外交圈热词。他甚至认为,那一年阿拉伯世界的动荡、泰国的红衫军示威等“都比不上缅甸的开放”。
奥巴马第一任期组阁不久,即提出重审对缅政策,基本线是“警惕性接触,保持制裁,留出谈判空间”。2010年缅甸在军政府操纵下举行大选,次年3月吴登盛上台。美驻缅大使德雷克·米切尔2012年中上任后表示:“美国终于等来了可以聊聊的人。”
相关报道
热门推荐
更多>英国女孩镜子后留3000字感人遗言
二战老兵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
英女子“害羞成疾” 催眠康复后成内衣模特
G7峰会花絮:司机为奥巴马座驾除雨水
日本软银宣布涉足类人机器人业务 2015年起销售
金正恩携妻视察果树农场 李雪主黑色裙装端庄大方
中国日报漫画:一意孤行
美国向柬埔寨归还遭掠夺佛像
泰国女兵街头深情献唱与民众合影
越南小型AIP潜艇首次海试失败(组图)
韩国地方选举今日举行 郑梦准冒雨跪地拉票
欧美民众着盟军军装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
摄影师微距揭秘昆虫世界:如外星生物(组图)
加男子为英女王打造镶钻豪华马车 似移动博物馆
塔利班公开移交美军士兵视频
西班牙最美王储妃着装盘点
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夫妇参加总统大选投票
中国日报漫画:亚太再平衡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