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中文国际  >  国际滚动

多国着迷“跨海”大工程

环球时报综合纪双城 蓝雅歌 王会聪 柳玉鹏 邱永峥 谷棣 2014-09-04 07:43:00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已经拥有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的中国,正在为修建世界最长海底隧道——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烟大海底隧道)进行着论证。烟台与大连之间的直线距离仅170公里,如果走陆路要绕1600多公里,坐渡轮穿越渤海海峡最少要6个小时。但如果修建烟大海底隧道,全长120多公里,坐火车只需40多分钟。这项“总造价预计不会超过3000亿元的工程”已酝酿20多年。20多年来,中国修建海底隧道、跨海大桥的技术已被公认世界一流。即使如此,跨海工程每次提出时,都会面对运量、资金、安全等方面的诸多质疑。放眼世界,很多跨海大工程在争议声中有着不同的命运:欧洲人直到1994年才完成建好英吉利海峡隧道的“两个多世纪的理想”;拥有“世界之最”的日本青函隧道修了20多年;俄罗斯人修白令海峡隧道的“百年梦想”至今还没眉目,韩国人连接韩日中三国隧道的设想也越来越不现实……推动隧道早日动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资金不成问题,技术上过硬,又有全套人马,说上就上,而且速度很快,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中国这样的能力。”

  关注与质疑伴随“世界之最”

  “(烟大海底隧道)能早修最好!”9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首先谈了修建这条隧道的紧迫性。他认为:“东北地区要发展,交通要第一先行。目前从东北到华东这一带,走高速公路要1700公里,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因此,20年前就有人呼吁修烟大海底隧道,并进行过经济分析。随着我们技术水平提高,隧道可以很快修起来。所以,辽宁和山东坚决要求修,不修不方便。”他同时强调,除拉动经济、节约能源外,修建这条隧道还有军事上的意义,沿海铁路线贯通后,能提高保护海岸线的速度。

  作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烟大海底隧道)战略规划研究项目组组长,王梦恕院士没有回避社会上一些学者对隧道项目提出的质疑。比如,据项目组预测,到2020年,渤海海峡间潜在的客流量将达到3亿人次左右,但相关专家质疑,京沪高铁开通3年客运量才突破2亿人次,大连和烟台之间的客流不可能超过京沪线。针对国内有学者建议过二三十年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修建烟大海底隧道的说法,王梦恕院士的态度是,关于“先发展还是先修路”的问题,应该是用铁路带动经济发展,带动客流,“发展完再修的观点是错误的,该被淘汰”。

  对于烟大海底隧道,国际上早有议论。去年7月12日,美国科技博客quartz网站曾以“探秘中国在地球上修建最长、最昂贵、最危险的海底隧道计划”为题报道说,中国专家称烟大海底隧道工程有可能12年就收回成本。英国《每日邮报》今年7月11日报道说:“不满足于拥有世界最大单体建筑(成都新世纪环球中心)和世界最著名的“墙”(长城),中国宣布新建世界最长海底隧道的计划。它将比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两条海底隧道——日本青函隧道和英吉利海峡隧道——加起来还长。而且,其长度还将是中国目前任何现有海底隧道的10倍以上(中国目前最长的海底隧道是胶州湾隧道,全长7.8公里)。”英国《每日电讯报》曾称,中国对工程不缺乏雄心,比如烟大海底隧道将在连接中国冰天雪地的北方与南部热带海南岛的高铁线中发挥关键作用。

  由于经济发展趋向成熟,日本新建海底隧道不多。对中国人热议的烟大海底隧道,日本同样非常关切。《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特别强调,中国要用国产挖掘机建“世界最长海底隧道”,但中国人还存在对大型工程项目安全性的担忧。日本时事通讯社称,烟大海底隧道是“壮大的构想”。日本共同社称,烟大海底隧道将成为中国的一条新动脉,让人们对地区制造业、运输业和观光业的发展充满期待。

  烟台栖霞的刘先生从大连理工大学毕业后,曾在大连某外企工作过一段时间,但后来因感到回家不便,最后到济南工作。其实从直线距离上看,与大连相比,栖霞离济南更远。如果有了烟大隧道,或许他会选择留在大连。像刘先生一样,在山东、辽宁希望建烟大隧道的人很多。有山东读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山东人都有东北亲戚,足球迷们也常说“辽鲁一家亲”,隧道建成后可方便人员往来。一名山东导游甚至提前担心起来:“一到暑假,该隧道肯定会‘火’。”据他介绍,山东中西部居民夏季愿意到胶东沿海或大连度假,但过去到大连确实不太方便。在大连市政府经济部门工作的李辉表示,虽然大连海运、空运等交通便利,但向南的陆路被渤海隔开,大连成了辽东半岛陆路交通的终端,与山东半岛及华东地区的陆上运输能力被极大限制。因此,酝酿中的烟大海底隧道可以作为连接东北地区与华东的客货运输的最短通道,从而大幅提升大连的交通枢纽地位。另外,海底隧道的建设必将带动大连地区的机械等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在辽鲁两地绝大多数支持的声音中,也有人担心地震会否引发安全问题、工程造价是否过高等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6岁女孩游历抗战纪念地照片走红网络 曾经“篮球女孩” 今天的百米冠军
中国日报漫画:射击 泰国前总理英拉现身旅游景点 与游客合影气色好
超模伊莲娜泳装大片 宽衣解带性感诱惑 柳岩最新复古性感写真 御姐范趴床显魅惑
探索神秘海洋 也可以从珠宝开始 她们都这样瘦的 7位明星终极减肥招大公开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