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沙尔利周刊》继承法国反教权传统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参考消息网1月12日报道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9日发表题为《<沙尔利周刊>继承了法国嘲讽宗教的传统》的文章,作者是美国巴纳德学院法语教授卡罗琳·韦伯。文章内容如下:

  《沙尔利周刊》继承了法国一种悠久的思想传统——激进的反教权主义。

  在《沙尔利周刊》(杂志社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出现之前,法国最具影响力的反教权思想家抨击的是几百年来作为法国国教的天主教。但这些思想家抨击更多的是在他们看来往往与“真正的信仰”相伴的狂热、无知和迫害,而不是宗教教义的具体内容。天主教教义的反对者以漫画、嘲讽和幽默的渎神言论进行抨击,这也确定了日后《沙尔利周刊》与伊斯兰“圣战者”斗争的基调。

  法国的反教权主义思想可以追溯到天主教早期喧闹的活动(例如,暂时摆脱基督教道德束缚的狂欢节),还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塑造的令人反感且愚蠢的神父形象。

  反教权主义在启蒙运动时期达到顶峰。哲学家以严密的逻辑和犀利的幽默为武器,尽情嘲讽在他们看来自相矛盾且荒谬的宗教教义。伏尔泰尤其精通此道。

  在伏尔泰颇具讽刺意味的著作《哲学辞典》(1764年)中,他想像出一名哲学家与一名宗教狂热者的神学辩论。当哲学家援引宗教权威的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宗教狂热者说:“现在,他们和上帝都不能阻止我们将你活活烧死;这是对那些与我们观点不同的哲学家的惩罚。”伏尔泰自己躲过了火刑,但天主教会却宣布这部《哲学辞典》和伏尔泰的其他著作应被付之一炬。

  萨德侯爵更是将“启蒙时期”的反教权主义推向极致。他在小说中将修道院描绘成疯狂奸情的温床。在小说《闺房哲学》(1793年)中,他将圣母斥为“无耻下流的荡妇”,将耶稣说成“恶棍”、“卑鄙小人”和“暴君”。这些言论自然让他惹祸上身。至今,他仍是法国唯一在相继的四个政权中都服过刑的作家。

  一战后,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复兴了萨德的遗产,并将萨德作为先锋反叛的英雄。他们从萨德那里获得对抗统治阶层道德“毒药”的解药。他们认为,统治阶级的道德以上帝和国家的名义,让数百名年轻人去战场送死。

  作为这种传统的继承者,《沙尔利周刊》的矛头虽然主要指向伊斯兰激进分子,但却同样没有放过天主教。在巴黎大主教凡托表示反对同性婚姻之后,《沙尔利周刊》有一期的封面漫画将圣父、圣子、圣灵置于下流的三角关系中,标题为《凡托大主教有三个爸爸》。但正如《沙尔利周刊》主编斯特凡纳·沙博尼耶(为读者熟悉的笔名是“沙尔布”)在2012年所指出的,该杂志关于天主教的讽刺漫画从未像关于穆斯林的讽刺漫画那样引发暴力后果。

  这一点非常关键。现代天主教对《沙尔利周刊》招牌式的嘲讽无动于衷本身就是法国反教权主义文化的副产品。在被嘲讽500多年后,天主教最终“被庸俗化”(即失去了作为禁忌话题的地位)。“被庸俗化”(banalized)是沙尔布在2012年创造的新词。他说:“我们必须坚持到底,直到伊斯兰教像天主教一样被庸俗化。”沙尔布也是周三血案的遇害者之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成都“北门第一高楼”被机械拆除 “90后”消防员养成记
危害 自取其辱
超模安布罗休沙滩诱惑 镂空泳衣秀S形身 豪门贵妇金喜善上海写真 慵懒卷发展风情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