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述评:中国与欧洲——从历史深处走出的战略伙伴

新华网刘华、梁淋淋 2014-03-18 14:25:43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刘华、梁淋淋)3月下旬至4月初,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赴欧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中欧关系发展又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作为东西方文化重要发祥地,中国与欧洲正以平等、开放姿态建立起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实现双方共同发展繁荣的同时,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两大力量:平等互动促和平

  1914年一战前,欧洲列强力量可谓独步天下。当时,中国的仁人志士们正在探索现代国家的发展道路及国际社会的平等地位,然而在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现实面前,想要救亡图存、独立发展,何其不易?

  一百年世事沧桑。中国几经曲折,终获新生。从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大幕开启直到今天,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动荡与灾难以及冷战风云的欧洲,则通过一体化进程,为自己重新赢得国际影响力。28个欧盟成员国作为一个整体,成为国际关系大棋局中无法忽视的力量。

  在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看来,中欧实力发生的历史性转变,进一步夯实了双方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物质基础。

  自1975年中国同欧共体(欧盟前身)组成机构——欧洲经济共同体建交以来,特别是2003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以平等为基础,中国同欧洲逐渐构建起涵盖欧盟机构、次区域和成员国三个层面的立体化外交格局。中欧关系真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中欧关系的发展当前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而在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多极化方面的共同追求,更为双方伙伴关系的发展增添了动力。

  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维护网络安全、解决国际冲突……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大力量”,中欧同其他国际行为体一道,共同肩负着携手加强全球治理、协商处理国际事务的重任。

  中国支持欧洲一体化建设,欧洲也清楚中国保持发展势头对欧洲的重要性,中欧共同拥有一个实现世界和平、公正、繁荣的梦想。正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所言,中欧关系的关键词是“合作”;中欧合作,世界将更安全、更均衡、更美好。

  两大市场:开放合作促繁荣

  2013年,中欧双方贸易额高达5662亿美元,比1975年建交时增长了235倍。随着世界越来越“平”,欧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欧盟也是中国重要的资金、技术来源地。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内外发展进程中,欧洲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也从中国的迅速发展中分享了巨大红利。”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部主任崔洪建用“深入骨髓”一词来描述中欧之间的经济联系。

  这样的联系,仍在延续并不断增强。一则,中国与欧盟发达成员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市场、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等方面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二则,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有过类似的经历,中方能为这些转型中的国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装备以及物美价廉的产品。

  无论是欧债危机引发中国出口企业资金链紧张,还是欧洲国家面临困难时转向中国寻求支持,都是在不断彰显当前中欧经济相互依存度之高,同时也凸显出双方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推进投资协定谈判、反对保护主义、推动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毋庸讳言,随着“中国制造”技术含量的提高,中欧之间的竞争也会有所增加,去年发生的光伏贸易摩擦就是一例。冯仲平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既需要强调通过协商解决争端本身,又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双方经贸互补性。

  未来,新型城镇化、科研创新、航空航天、绿色经济等都有望成为中欧合作新的增长点,推动中欧合作向更高、更新、更前沿领域迈进。

  2013年发表的《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首次实现中欧各自发展规划的战略对接,勾勒出未来几年中欧务实合作的宏伟蓝图。随着规划的落实和发展战略的深度对接,中欧“两大市场”将更加紧密交融。

  两大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步

  1686年,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给中国皇帝康熙写信:“获知在陛下身边与国度中有众多饱学之士倾力投入欧洲科学,我们……决定派送我们的子民——6位数学家,为陛下带来我们巴黎城内著名的皇家科学院中最新奇的科学和天文观察新知……”

  可惜的是,由于俄国不借道,书信始终没能送到康熙手中,至今仍收藏在法国外交部。这封信,连同马可·波罗中国游记、弗里德里希大帝的“中国茶亭”、清宫廷中的赤道经纬仪和象限仪等一道成为中欧两大文明早期惺惺相惜与相互交流的见证。

  “中国和欧洲,有如两座相距遥远的大厦,已在朦胧之中打开了几扇门扉,相互看到了大厦内部的一鳞半爪……”历史学者陈乐民在《欧洲与中国》一书中这样描述16、17世纪这两大文明之间的交流情况。

  “欧洲、中国曾有过非常不愉快的经历,现在这些已成历史陈迹。”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说,相互承认对方为重要文明有助于相互理解。

  “人文交流是根本。”冯仲平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往往触及深层次的价值观与心理认同,这与民众长期所受教育及历史思维密不可分。中欧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迥异,要谋求关系长远发展,人文交流必不可少。

  人文交流已被双方正式确定为继政治、经贸后的“第三支柱”。近年来双方交流不断增加,全面升级,涵盖科技、教育、文化、青年、旅游、卫生等诸多领域。从“中欧论坛”到“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从“中欧青年交流年”到“中欧文化对话年”等等,中欧相互认知、相互了解的程度持续深入。数据显示,当前双方人员往来每年超过500万人次。

  据《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未来中欧人文交流将加强学生学者流动,鼓励汉语在欧盟和欧盟国家语言在华教学,鼓励中欧互设文化中心与合办各项政策对话,并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复兴号”“试跑”杭黄铁路 大雪节气前 新疆库尔勒孔雀河现美丽冰凌
哈里与梅根亮相都柏林街头接受民众欢迎 伊斯坦布尔遭炸弹袭击 至少11死36伤(图)
跟随电影去旅行:布拉格 在这里邂逅特工、寻找浪漫 papi酱获得1200万融资 看看国内外的网红是如何赚钱的?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独家策划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今天下午抵达新加坡,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在机场迎接。随后朝方一行乘车前往下榻酒店。当晚,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与金正恩举行了会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