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中文国际  >  国际滚动

安倍内阁的“强首相”趋势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对于“强化首相权力”这一趋势,国内外学者的先期研究成果已有所关注。日本学者在研究中使用“强首相”一词,认为日本是由首相统率阁僚与执政党的“以首相为中心的议会内阁制”,“权力向首相集中”。 中国学者也指出:“集中央集权化的国会重要党团领袖与制度性权力显著增强的内阁首长于一体的强首相体制的确立,也面临着对‘首相独裁'缺乏有效牵制的难题。”此种关注更多地体现在对首相官邸、省厅制度、官僚制等制度变革的分析上,而对政权运营方式、党内派阀政治、朝野政党关系等动态性政治生态因素的分析则较为薄弱。

  冷战后,日本的政治实践表明,虽然“强首相”的制度改革是一贯的,但“强首相”的成效却并非是持续增强的。例如,作为“强首相”体现之一的官邸主导型决策过程,在小泉纯一郎内阁执政之后遭受顿挫,至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期间再度增强。缘何不断累积的制度变革成果,却不能保证“强首相”的成效不断增强?对此,有学者指出,冷战后日本的制度改革在推动国家发展模式转型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意外后果”,“政治与行政改革虽然确立了许多有价值的目标,设计了一些有特色的制度,但是这些改革往往在实际的政治运作过程中发生病变,从而导致了一些意外后果并产生了新的转型危机”。还有学者聚焦小泉首相本人的个性特征,从“民粹主义”的视角实证了小泉内阁“剧场政治”的政治过程。 这说明,在制度变革因素之外,动态性政治生态因素对决策过程的影响更为重要。将政治制度与政治生态结合起来分析,或许更加贴近日本决策过程的真实。

  安倍内阁决策过程中的“强首相”成效,得益于日本前期政治行政制度改革成果的累积,但在更大程度上也与安倍首相本人的政策能力、政权运营方式、党内派阀政治及朝野政党关系等动态性因素密切关联。从战略高度与长远角度看,在战后日本政治史中,除得益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相对有利的政治生态之外,日本从未出现过连续两届内阁长期执政的状况,但在内阁多次短期更迭之后也往往会产生一个长期执政的内阁,且表现“强势”。长期执政的中曾根康弘内阁与小泉纯一郎内阁,莫不如此。在历经多年的内阁短期更迭之后,安倍再度执政,在相当程度上是为了满足日本全面“正常国家化”战略转型的现实需求,即依赖强力领导人的推动与引领,并尽力避免内阁更迭过于频繁。因此,本届安倍内阁很有可能成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强势”内阁,决策过程中的“强首相”成效应是该内阁表现“强势”的一个内涵而已。

  随着安倍内阁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强首相”的成效,其“政绩”相当突出。仅以安全保障政策课题为例,迄今为止,从推出《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与《特定秘密保护法》,制订新版《防卫计划大纲》与《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直至废除“禁止武器出口三原则”与解禁行使集体自卫权,这些政策突破都是以安倍内阁的“强首相”决策成效为支撑的,否则难以实现。但另一方面,安倍内阁的“强首相”决策成效,也充分展示了其个人的政治理念与价值取向。安倍长期持有修正主义右翼史观,在其怂恿和纵容下,内阁阁僚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其本人也于2013年12月26日公然参拜,全然不顾国际社会及近邻国家的坚决反对。

  当然,对于安倍内阁“强首相”决策成效所产生的路线偏差,日本社会并非毫无反应、任其发展。在2014年7月1日安倍内阁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之后,次日共有43家地方报纸对此发表社论,其中40家报纸表示反对;另有近160个地方政府,包括长野和岐阜县,札幌、青森、那霸和名护市,以及日本26个都道府县中的町和村,也已以不同的形式正式表示反对。在7月13日举行的滋贺县知事选举中,无党派人士、前民主党众议员三日月大造击败执政党联盟推举的候选人,首次当选知事。但是,这些表示反对或是抵制的社会力量,在现阶段尚不能成为阻止安倍内阁决策的行为主体。而且,在国会中坚决反对安倍内阁解禁集体自卫权的社民党、日本共产党,势力又过于弱小,已不是在野党的主体。接下来,安倍内阁仍将“按部就班”地推动国会审议作为集体自卫权行使依据的安全保障相关法案。

  因此,在日本国内缺乏能够有效制衡安倍内阁决策的行为主体的情况下,若安倍首相本人的政治理念与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强首相”的决策成效很可能诱使日本的战略转型与国家发展发生歪曲。日本国内在不断加强“强化首相权力”机制建设的同时,正面临着如何构建“纠偏”或是“刹车”机制的重大课题,从而保证权威主义与民主主义之间的平衡。显然,作为制度改革,近些年来日本国内省厅制度改革的着力点在于如何强化“首相官邸”而非权力制衡,而作为政治生态,从党内的派阀政治至党外的在野党势力,均缺乏能够有效制衡安倍内阁决策的行为主体。特别是像“1955年体制”下社会党那样的在野党势力已彻底弱化,不仅意味着安倍内阁的国会立法过程更为通畅,还将导致抗衡安倍内阁的社会动员及民众运动难以大规模展开。如何避免“强首相”蜕变为“首相独裁”,这是一个令国际社会担忧且应引起日本国内反省的严重问题。(作者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 徐万胜)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四川首台“达芬奇”机器人半小时完成胆囊摘除术 中秋月圆夜 多地网友晒赏月图
中国日报漫画:教师节 独特的越南中秋节:孩子们的色彩世界(图)
《老友记》落幕十年 六位“老友”如今过得怎么样? 刘恺威公开婚礼花絮 我已与杨幂合二为一
探索神秘海洋 也可以从珠宝开始 她们都这样瘦的 7位明星终极减肥招大公开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