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北京9月9日电(小唐) 今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陆续展开。9月7日下午,用十年撰写《邓小平时代》一书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在京参加察哈尔学会圆桌对话会,会上的另一位对话嘉宾是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研究部主任姚遥。对话会上亮点多多,傅高义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持乐观看法,判断两国关系未来冲突不会太大。下面是对话会上的精彩部分摘选。
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持乐观看法
傅高义首先谈及了中美关系。他说:“当然在美国会有不同的声音,但是主流还是和平与发展。”同时傅高义还肯定了美国企业对中美关系的促进作用。他说:“中美关系在我们议会里讨论的很多,因为美国的企业在中国赚了很多钱,比较满意,所以他们对议会的影响比较好,从中美关系好的角度,我认为美国企业的作用在最近20年是好的,影响非常好,因为他们支持议会、要求议会跟中国处好关系。我认为在美国的政治里面,美国商人的影响,对继续搞好关系,他们的作用是非常好的。”
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傅高义说他个人是比较乐观的,“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有20万以上,也了解美国,跟美国接触比较多。现在北京跟华盛顿讨论的问题非常多,每个礼拜有一些交流”。他还说:“我想中国的领导人跟美国的领导人都是想积极交流的,很重视共同的利益……习近平访问以后,现在军队互相的谈判、互相的讨论比以前多了,有所好转。我个人认为好多问题冲突不会太大了,如果领导人继续按照现在的做法,我个人是比较乐观的,希望两个国家非常顺利地解决问题。”
老百姓对邓小平是肯定的
提问:因为你这次到访正值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您如何看待中国人今天的热情?《邓小平时代》的译者冯先生说,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还生活在邓的时代。您对这个观点如何评价?
傅高义:我现在感觉老百姓对邓小平基本是肯定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关于高考、平反干部的工作,也包括市场经济,是基本肯定的。但是我的感觉,左派一些人是批评他的,觉得他做的市场经济出现的腐败问题太多了,有一些人先富起来给他们太多的自由,“土豪”出现得太多了,应该多控制,所以批评他。
我没有详细看邓小平的电视剧,看了一点点,我觉得那个作用基本是好的,因为79年以后考进大学的人了解那个时代,但是年轻人,40岁以下的人不太了解邓小平时代,不知道他做了这么多事情。所以我认为纪念邓小平110周年的一个好处,第一是让40岁以上的人了解他的贡献、功劳,第二是继续推动改革开放的精神。
会上的另一位对话嘉宾是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研究部主任姚遥。(主办方供图)
这本书主要是给西方读者看的
提问:教授您好,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这本书出来之后,听说有译者说这样的书又被一个外国人来写了,好像有点儿那种感觉,为什么不是一个中国人?您觉得为什么中国学者至今没有写出这么有影响力的书来?比如说您未来有没有可能写出这样的书?
傅高义:我认为作为一个外国人的好处,是很多见过邓小平的人我可以跟他们接触,作为外国人比较容易。
第二,我认为外国人说话什么都不怕。
第三,我可以花10年的工夫来写,那是很难的机会。很多中国学者,一方面教书,一方面写文章,为了赚钱写文章、做一些活动,为了自己的生活。但是我10年不要做别的,我退休的收入已经够了,什么都不要,别的事情都不要做,我可以专门去做。
第四,很多中国朋友给我很大的帮助,比如访问过很多大学的朋友,包括江泽民,让我跟他见面,那的确是不容易,很多中国人没有这么个机会,可以说是哈佛大学教授的特权,我充分利用这个特权。就这么多,谢谢!
主持人:刚才傅教授回答了外国人为什么能写出来,现在姚遥回答为什么中国人写不出来。
姚遥:我想不是中国人写不出来,他给我这个书写得题目非常好“庐山内外观庐山”,答案就在诗之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外国学者从外部来看可能会有更全面、更有特色的观点。更重要的一个观点,傅教授的这本书主要是给西方读者看的。因为我从事公共外交工作,所以接待很多外国朋友,今年重点是拉美,今年接待了十几位拉美的前总统,我问他们看过的关于中国的书是什么,他们都说是《邓小平时代》,有一位玻利维亚的前总统说看了两遍,很不容易。
中国人写书会受到一些限制,时间离得太近了评价很难客观。我觉得写这本书前30年比后30年写得好,因为史料公布得比较多,另外物事人非,可以尽情说。我认为未来中国人会写出不逊于您的作品,但是要等待一些时间。
对话会上的气氛很热烈(主办方供图)
邓小平80年代引进很多日本电影
提问:现在中国有好多学者对中日关系的未来不太清楚,觉得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中日关系未来发展成什么样。您对中日关系怎样的判断?
傅高义:中日关系的未来。我不是算命的人,我也写了一些,我在日本说的话跟在中国说的话是完全一样的。我想不要说太刺激的话,我认为安倍不应该去靖国神社,这类事情应该避免。
我认为将来日本要做的工作是对二战的历史向年轻人解释多一点。我从58年以后每年去日本,有时候长,有时候短,因为我会日语,在日本跑来跑去,我认为他们对二战都是否定的,包括安倍也没有说二战是好事,他说的是为了国家牺牲的人,不能否定,很多人为了国家死,虽然世界大战不好,做了很多坏事。但是日本一般的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不太了解二战做了那么多坏事,所以我觉得他们应该把自己的历史对自己的老百姓坦白一点。
但是在中国,不仅是上网的问题,包括电视台,二战的电影非常多,日本是敌人。邓小平80年代引进很多日本的电影,表示日本普通老百姓家庭生活的影片,我没有自己详细研究过,但是我的印象是在中国看得不多,看得多是在二战时期的,还有对日本的新闻不是肯定的,我认为不太客观。我希望几年之内两个国家应该互相了解历史,邓小平在80年代做得很不错,两国相互了解。日本人应该更积极承认自己在二战做的坏事,应该说得多一点。希望两个国家搞好关系。
嘉宾简介
傅高义(Ezra F. Vogel),美国哈佛大学教授,1973年接替美国汉学翘楚费正清(John K. Fairbank)教授,成为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第二任主任。同时精通中文和日文,被公认为是对中国和日本问题都有深入研究的美国权威学者。撰有《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领先一步:改革开放的广东》等专著,2012年3月,新著《邓小平时代》击败基辛格的《论中国》,获得莱昂内尔·盖尔伯优秀图书奖。傅高义教授长期对华友好,1997年11月,策划并主持了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会。2013年3月,在上海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姚遥,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研究部主任,外交学院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经济学双学士,清华大学大众传播学硕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中美富布赖特项目”联合培养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后。师从中国前外长李肇星教授、软实力理论提出者约瑟夫·奈(Joseph S. Nye)教授,长期研究中美关系、公共外交、国家软实力等政策课题。撰有《新中国对外宣传史——建构现代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等专著,正在撰写《外交软实力——中国公共外交的新使命》等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