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术女神”造假 导师辞职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原标题:日本“学术女神”造假 美国导师辞职
小保方晴子在实验室工作的资料图片。
小保方晴子的指导者、理化学研究所发育和再生科学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笹井芳树生前照片。
震惊科学界的日本“学术女神”小保方晴子论文造假事件余波仍未平息。美国媒体12日披露,牵涉其中的美国科学家查尔斯·瓦坎蒂将辞去其在哈佛大学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的职务,并“休假一年”。
美方导师休假一年
瓦坎蒂是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曾经的“学术女神”小保方晴子在美国的导师。今年1月,小保方晴子和瓦坎蒂等人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两篇论文,声称他们利用简单方法成功培育出能分化为多种细胞的新型“万能细胞”——STAP细胞,引起学术界轰动。但很快其他研究人员发现论文存在诸多疑点,日方调查报告于4月确认论文存在故意造假,《自然》杂志则于7月撤销了两篇论文。
据美国《波士顿环球报》12日报道,瓦坎蒂将于今年9月1日辞去布莱根妇女医院“麻醉、术前和疼痛医药科”主任职务,休假一年后回来继续做研究。
这一消息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干细胞专家保罗·克内普夫勒透露,他也是最早揭露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的人之一。克内普夫勒在其博客上贴出了瓦坎蒂写给同事的邮件,其中说:“当我与你们分享我卸任的决定时,我的心情五味杂陈。”但邮件并未涉及论文造假事件。
64岁的瓦坎蒂是在干细胞和免疫学领域享有盛名的“大牛”,他最为著名的实验是让老鼠背上长出人的耳朵。他在邮件中还写道,他计划休假一年时间“思考未来的目标”,把精力和时间转向他最喜欢的事情。2015年9月他回来后,将会把大量精力放在再生医学领域,并指导下一代麻醉师。
日本导师自杀身亡
8月5日上午,国际著名细胞学专家、小保方晴子的指导者、理化学研究所发育和再生科学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笹井芳树在办公室上吊自杀,因抢救无效于当天在神户市的一家医院里去世。据当地警方透露的消息称,在笹井的自杀现场和其秘书的办公桌上共发现了4封类似于遗书的信件。
在被日本医学界称为“世纪发现”的新型万能细胞“STAP细胞”研发的实验中,笹井是主要责任者之一。笹井芳树是小保方晴子的指导者。小保方晴子等人在今年1月30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成功培育出了能分化为多种细胞的新型“万能细胞”——STAP细胞。很快有众多研究人员指出论文存在诸多疑点,但笹井芳树仍然力挺小保方晴子,坚持认为STAP细胞存在。约5个月后,小保方晴子的论文因图片捏造和篡改等造假问题而被撤回。
笹井虽然是论文的共同署名者,但据他在此前的记者会上称,他在这个长达2年之久的研究项目上,仅仅是在最后2个多月才参与进来的。而项目的主要研究者小保方晴子却一直坚持“STAP细胞是存在的”.小保方晴子造假问题的调查委员会认为,笹井芳树虽然没有不正当行为,但没有充分确认论文内容,因此也有很大责任。
据笹井所在研究中心的主任竹山雅俊称,笹井在论文造假事件发生后,显然难以承受强大的舆论压力以及作为科学家自尊受到的损伤,曾在今年3月提出辞去中心副主任职务。特别是近来笹井的精神状态很差,最近正在接受治疗。笹井的自杀引起日本学术界的震动,不少人对他的行为感到遗憾。
笹井出生于兵库县,1986年自京都大学医学系毕业。1998年,年仅36岁的他就成了京都大学再生医科学研究所教授。2003年转入日本国立理化学研究所,并于2013年起担任发生与再生科学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笹井是再生医学领域的一名世界级学者,也是与京都大学山中伸弥教授一同获得2012年诺贝尔奖的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博士的再传弟子。他从胚胎干细胞制作出了立体的大脑及眼部组织,曾引起巨大反响。
“学术女神”造星运动
1983年出生的小保方面容姣好,曾被其所在的理研所和日本媒体包装为“学术女神”。从实验室的粉红和嫩黄墙壁,到贴着的可爱漫画,连做实验时穿着奶奶送的“做饭围裙”这种不专业的做法,都曾被媒体追捧。东窗事发后,有日本媒体曝出,穿着奶奶的围裙做实验的照片实际上是理研所公关战略的一部分,实验室里的墙壁则是提前一个月准备好的。
小保方晴子的论文发表后,日本政府也高调介入,称这项研究是一项重大“突破”。日本文部科学大臣下村博文指出,领导这项研究的竟是一位年轻的女科学家,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是整个日本的骄傲。因此,他表示日本政府今后将为年轻的女科学家提供更为有利的科研环境。
小保方晴子的成长也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励志故事。1983年6月29日,小保方晴子出生于日本松户市。她从小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小保方晴子中学时候就对再生医学发生了兴趣,高中毕业之后她考进了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在该校理工学部应用化学学科攻读学士学位,也涉及再生医学的内容。
2006年小保方晴子在早稻田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读博早期,小保方晴子的导师实际上是哈佛大学医学部的瓦坎蒂教授,因为她在瓦坎蒂研究室从事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研究。博士毕业后,在小保方晴子还只有29岁时(2013年3月),她已成为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发育和再生科学综合研究中心的主任,这也是该中心自2000年成立以来第二位最年轻的科学家。
有日本学者指出,日本学术界过于看重论文发表数量、发表刊物知名度、被引用数量等量化标准,把这些当做科研人员晋升的主要指标,不仅易于诱发学术腐败,还会诱使科研机构巧立研究名目、重复进行无意义的研究、刻意复杂化研究过程等行为。
有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正在酝酿将理研所和产业技术总和研究所(产总研)升级为“特殊国立科学技术开发法人”,政府将给予高额的经费支持。在经费的驱动下,理研所发起“造星运动”也就不难理解。
新闻分析
“学术女神”揭示了什么?
包装出来的“学术女神”的上升过程,暴露了日本科研风气、人才培养、成果发表等众多体制问题。
小保方晴子今年1月在《自然》杂志发表STAP细胞论文,据称这种细胞是能够分化为多种细胞的新型“万能细胞”,有望给再生医疗带来新思路。然而,除了至今没有任何机构成功重复小保方的实验外,论文的众多疑点在外行人看来也是有悖职业操守的:
首先,实验方法部分涉嫌抄袭,小保方对此的解释是“疏忽”,并承认“借鉴了其他论文的方法”;第二,涉嫌拼接篡改实验图像,小保方声称自己只是为了图像美观,不知道不可以拼接;第三,有实验图像涉嫌“重复利用”了她的博士论文图像,而她的博士论文课题与《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课题完全不同,同一实验都不可能得到一模一样的两张图片,不同的实验又是怎么得到的?
人们不禁要问,世界最权威科学期刊之一的《自然》杂志怎么能让这种论文发表?
事实上,小保方的论文早在2012年就曾投稿《自然》,但被拒稿。而在今年初发表的时候,论文署名多出了四位重要合作者,他们都是在干细胞和免疫学领域享有盛名的“大牛”,其中包括让老鼠背上长出人耳朵的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瓦坎蒂。就这样刊发一篇漏洞百出的论文,和“大牛”们署名有关系吗?《自然》杂志也迷信权威吗?
小保方事件也暴露了日本学术界“傍大牛”的挂名之风。据日本媒体报道,在小保方《自然》论文上署名的作者中,好几位“大牛”事后声称从未看过论文原文,也就是所谓“挂名作者”。小保方目前就职的理化学研究所是日本最重要的大型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之一,曾在该研究所工作过的海外学者此前就曾公开批评这家机构的论文挂名现象。
接下来的问题是,小保方连科研方法的一些基本常识都欠缺,博士学位是怎么拿到的?日本上下掀起的“人肉小保方”行动发现,她的博士论文涉嫌在引文部分抄袭美国NIH网站介绍而不注明出处,实验结果图像中有两张图像还涉嫌抄袭商业公司的网站简介。
那么,授予小保方博士学位的早稻田大学怎么会让这样的论文通过呢?在人们深究这所著名大学时,曝出小保方博士论文导师和评审者所在的实验室有多位已毕业博士涉嫌抄袭和捏造,进而又发现,早稻田大学其他实验室的多位博士涉嫌抄袭。
小保方事件并非“独一无二”。2005年,韩国研究人员黄禹锡在干细胞研究中造假的丑闻就曾令科学界震惊。这两起造假丑闻不仅情节雷同,所暴露出的问题也高度相似,所以对其他国家颇具警示意义。如何防范新的黄禹锡、小保方晴子玷污科学界的声誉,对各国都是一个长期的挑战。(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