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中文国际  >  国际滚动

俄罗斯“黑寡妇”13年致死800多人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2013年10月21日,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发生自杀式爆炸造成6人死亡,袭击者是来自俄达吉斯坦共和国的一名女子。2013年12月29日发生在伏尔加格勒火车站的爆炸也由女恐怖分子实施,这让“黑寡妇”再次浮出水面。据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佩普统计,自2000年6月首次“黑寡妇”袭击到2013年10月21日伏尔加格勒客车爆炸案,“女人弹”共致死847人。

引子

炸俄火车站“黑寡妇”身份已初步确定

据《今日俄罗斯》报道,2013年12月29日下午袭击伏尔加格勒火车站的“黑寡妇”身份初步确认,她去年6月就被通缉,名为阿斯兰诺娃,两任丈夫都是被俄当局消灭的恐怖分子。她与10月袭击该城的另一“黑寡妇”是好友。

阿斯兰诺娃今年26岁,自2012年6月起因策划恐怖袭击而被俄警方通缉,随后失踪。

俄新社文章称,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证据出现,显示战争创伤是“黑寡妇”袭击一个次要因素,而导致她们成为“人弹”的主要因素是恐怖组织的教唆和安排。

文章指出,至少在“黑寡妇”制造的几桩大型袭击案中,一些蛛丝马迹让人们怀疑她们是否系自愿充当“人弹”。 2004年8月,一名“黑寡妇”在莫斯科里加地铁站附近引爆,造成10人死亡,包括在人群中尾随在她身后的武装人员尼古拉・基普克耶夫。警方调查证实,这名女子身上的炸弹腰带是由第三名恐怖分子引爆。 (宗禾)

“黑寡妇”都是些什么人?

“黑寡妇”一词出现在十多年前,她们平常蒙黑色头巾、穿黑色长袍。俄媒称其为“黑寡妇”,她们中不少人是车臣战争中遭俄军击毙分离分子的遗孀或姐妹。

车臣恐怖分子利用人类固有的亲情,煽动她们为亲人复仇的狂热激情,把她们变成不惜屠戮老弱妇孺的冷血杀手。在俄文中,这些女人被称作shakhidki,是阿拉伯语“自我献身的神圣斗士”的阴性俄文变体。她们随时准备毁灭自己,为在车臣战争中死去的父亲、丈夫、兄弟或儿子复仇。“黑寡妇”惯用的手法是用“自杀腰带”或卡车炸弹发动袭击。

俄罗斯记者尤利娅・尤济克在她的报道中指出,黑寡妇的成员除了真的失去了亲人的群体外,还有另一群17至25岁的年轻妇女,她们当中有些是被自己的父母卖给恐怖组织成为炸弹袭击者,还有的是被拐带或诱骗来的。

“黑寡妇”是怎样炼成的?

step1:以招募之名行抢骗之实

恐怖组织嗅觉非常灵敏,能敏锐地发现可以培养成为“黑寡妇”的妇女。最有可能成为“黑寡妇”的妇女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30岁~40岁的寡妇或生活不幸的妇女。她们因战争失去父亲、丈夫和儿子,生活困苦,饱受心灵创伤后,对社会产生愤恨,因而成为恐怖组织招募“黑寡妇”的首选。二是17岁~25岁的女子,她们大部分生于比较穷的人家或单亲家庭。她们一般曾被恐怖组织抢去充当性工具或拍淫秽录像赚钱,为乡邻所不耻,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只能继续受制于恐怖组织。

招募者一般是一个“慈眉善目”的中年妇女和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做搭档。他们确定目标后,就找到女子家,先是中年妇女花言巧语劝女子加入恐怖组织,如果她同意了,招募者就扔给她的家属一点钱,然后把人带走。如果不行,小伙子就动手抢人,家属怕报复,不敢反抗。一个招募者因此可获得20万美元的赏金。

step2:严密监视 洗脑吸毒

被招募来的女子会被送到偏远的小村子,村口有人放哨,外人根本无法进入,甚至俄安全部门人员也不敢擅自闯入。放哨的一般是个小男孩,他一旦发现可疑的陌生车辆接近村子,就发出报警信号,很快这辆车就会被尾随,甚至遭到枪击。

这些女子被安置到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的民宅里。在完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她们在训导者的监视下摒弃世俗生活,接受洗脑。在煽动性极强的音乐中,训导者向她们灌输这样的思想:她们的苦难都缘于俄军发动的战争,要想为亲人报仇,制止战争,就得牺牲自己,充当人体炸弹,否则苦难永无尽头。牺牲自己的同时,她们也就成了“安拉的新娘”。这些女子时刻在训导者的监视下,而且村子封锁严密,她们根本没机会逃出去。

如果洗脑不成功,恐怖组织就使出最肮脏和最可怕的一招――诱逼她们吸食毒品,以此来达到完全控制其行动的目的。经调查,2003年车臣各地以及北奥塞梯共和国莫兹多克市、特维尔大街等处发生的多起恐怖爆炸事件中,爆炸执行者“黑寡妇”的血液里都发现有毒品成分。据目击者称,有不少“黑寡妇”在作案时神志是不清楚的。

step3:身不由己 遥控爆炸

人都是热爱生命的,“黑寡妇”也不例外。记者调查发现,10个“黑寡妇”中,只有1个是真正甘愿去死的,其他人在作案时都想临阵而逃。但当腰缠炸药包的“黑寡妇”被运到目的地并接近目标时,她们身上的炸药包还有一个控制按钮掌握在躲在不远处的恐怖分子手中。他们注视着“黑寡妇”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她们胆怯想后退时,就会按动按钮,引爆她们身上的炸药。

2003年7月10日,“黑寡妇”木扎科库耶娃受命带着一公文包的炸药来到了莫斯科准备实施自杀式袭击。作为交换生命的报酬,自杀式袭击组织者允诺为她偿还巨额债款。到达莫斯科后,她的意志开始发生动摇,心中突然产生了求生的欲望,于是她的脑中升起了第二种念头――做一些稀奇古怪的动作以期吸引别人的注意,从而让袭击计划败露。最后她主动表明身份,告诉保安自己公文包里装着炸药,她立即被带到了警局,最后她被判处20年徒刑。

■血债累累的黑寡妇

●2000年6月 “黑寡妇”组织首次在车臣作案,卡瓦・巴拉耶娃和卢扎・马多

娃在袭击俄军方车队时引爆了身上的炸弹。

●2002年10月23日21时左右 约50多名车臣武装分子闯进莫斯科原国营

轴承厂文化宫,将剧院内所有的观众和演职人员扣为人质,并同时在楼内安放

炸药。四天后,俄特种部队强攻剧院,至少129名人质在此过程中丧生,41名武

装分子被击毙。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这次行动的恐怖分子中,女性占了一半。

●2003年5月14日 两名“黑寡妇”袭击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一个集会,造成

16人死亡。

●2003年6月5日 一名“黑寡妇”挤进一辆坐满俄罗斯军人和飞行员的公共

汽车后引爆身上的炸弹,当场炸死21人。

●2003年7月5日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郊外的图申斯基机场附近发生严重恐

怖事件,两名车臣女恐怖分子(“黑寡妇”)引爆捆在身上的炸药,炸死17人,炸伤40多人。

●2003年12月9日 一名女性袭击者在克里姆林宫对面的国家酒店外引爆

炸弹,13人被炸死。事后证实,此次袭击的目标为国家杜马大楼。

●2004年2月6日 一名“黑寡妇”在挤满上班人群的莫斯科地铁列车上引爆

了炸弹,造成39人丧生,100多人受伤。

●2004年8月24日 俄罗斯同日发生两起空难,均被认为和车臣“黑寡妇”有

关。调查人员在飞机残骸内检出炸药残迹。两名车臣妇女分别在起飞前最后一

刻登上了这两架飞机。

●2004年9月1日至3日 俄罗斯北奥塞梯地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别斯兰市

第一中学劫持人质事件。非法武装劫持了1000多名师生家长,三天后,俄罗斯

安全部队解救了大部分人质,但还是造成331人死亡,其中包括172名儿童。

●2010年3月29日 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卢比扬卡地铁站和文化公园地铁

站接连发生爆炸袭击事件。爆炸造成至少38人死亡、63人受伤。俄联邦安全局

说,两名与北高加索地区极端势力有关的女性自杀袭击者实施了爆炸。俄罗斯

官员认为,从袭击者身份和作案手法分析,这次爆炸事件可能与车臣“黑寡妇”有关。

●2010年3月31日 俄达吉斯坦共和国基兹里亚尔市当地时间早上连续发

生两起爆炸事件,造成多人伤亡,基兹里亚尔市内政局局长在爆炸中丧生。经

警方调查这两起事件可能与“黑寡妇”有密切的联系。

●2013年10月21日 伏尔加格勒发生公共汽车爆炸事件,造成6人死亡、33

人受伤。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进行的初步调查认定,一名“黑寡妇”实施了自杀式爆炸袭击。

●2013年12月29日 伏尔加格勒的一个火车站发生爆炸。俄反恐机构表示,

一女性恐怖分子制造了此次爆炸。

据新华社、《新民晚报》报道

盘点最著名女恐怖分子

致命美女

莱拉・哈立德曾被英国《卫报》评为上世纪70年代“最致命的美女”。西方记者甚至说她具有“奥黛丽・赫本般的清丽面庞”。她曾经4次策划或者执行劫机任务,并且在每次劫机后整容以逃避警方缉拿。

丛林女王

近年,一名通晓6国语言的荷兰美女坦唐雅・倪美婕儿成为南美洲丛林里最大规模、历史最长的反政府游击组织――“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对外宣传的标志性人物。倪美婕儿因从事毒品交易与绑架,被欧盟、美国中情局等机构认定为恐怖分子,在美国被缺席审判,判处60年有期徒刑。

白寡妇

2013年9月21日,一群索马里恐怖分子突然占领肯尼亚西门购物中心,并在接下来数天内挟持大批人质与肯尼亚军警对峙,造成至少68人死亡,175人受伤。出生于英国军人家庭,外号“白寡妇”的白人女子萨曼莎・卢斯维特据传策划并参加袭击。目前,国际刑警组织已经下发通缉令,在全球范围内通缉萨曼莎。

黑寡妇

卡瓦・巴拉耶娃是已知的第一个俄罗斯车臣“黑寡妇”。2000年6月,她在车臣境内的一处俄军基地引爆随身携带的炸弹。此后数年,俄罗斯始终笼罩在“黑寡妇”自杀式爆炸袭击的阴影中。

据《天府早报》报道

编辑: 汪晓为标签: 白寡妇 黑寡妇
 
中国空军女飞行员“领舞”中国航展 香港13辆跑车深圳飙车被扣 司机多为中老年人
中国日报漫画:探索 1岁大象勇战14头母狮 拼力抗争终获胜利
英伦玫瑰凯拉·奈特莉登《The Edit》封面小露香肩 《武则天》曝剧照 范冰冰性感李治廷英气挺拔
探索神秘海洋 也可以从珠宝开始 她们都这样瘦的 7位明星终极减肥招大公开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独家策划

        当地时间2014年10月23日,比利时布鲁塞尔,为期两天的欧盟峰会拉开帷幕,参加会议的领导人拍摄“全家福”照片。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抱着他的孙子一起拍合影,吸引众多目光,十分抢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