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中文国际  >  国际滚动

澳政客看重华裔选票 新朝野以不同视角看华人

环球时报综合记者 叶涛 王淼 2014-09-11 07:15:00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靠双方努力才能减少“文化冲突”

海外华人过去容易给人留下“一盘散沙”的印象,但澳新华人正在改变外界的这种认识。今年8月,澳议员、大亨帕尔默发表辱华言论后,澳华人华侨社团纷纷向其表达不满,举行示威活动。华人的团结,很快令帕尔默“服软”,向中国使馆发出道歉信。抗议活动组织者之一澳和平正义行动委员会负责人钱启国认为这是“百年历史上一大胜利”,他表示:“警方破例在6天之内批准了我们的示威申请。我们现在用澳大利亚人熟悉的方法,用澳大利亚人能接受的方法来表达意见——不能随随便便再欺负华人了。有识之士都明白,澳大利亚离不开中国,两国互补性很强。”

同样,稳定发展的中新关系,也让华人有了更多用武之地。新西兰执政党国家党议员杨健博士9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以自身经历来说明华人在新西兰社会的地位:“我是新西兰第一个在执政党中担任议员,且是在中国大陆完成大学教育并曾经工作的华人。国家党主动找到我,希望我代表国家党参选议员,这本身就说明了华人在新西兰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杨健在担任议员的3年间,曾10次代表新西兰访问中国,其中2次陪同总理,3次率国家党代表团。

据杨健介绍,与他到过的多个发达国家比较,新西兰华人受到的尊重是最多的,融入社会生活的程度是最深的。新西兰政府一直秉持鼓励多民族和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政策,为华人创造了融入当地社会的各种条件。比如在警察局、工作与收入局、法院等各个政府机构设立汉语服务,为年长的华人提供免费的英语课程,向当地的华人社团提供资金发展民族文化和艺术等。

在《环球时报》记者的采访中,澳新有一定影响力的华人都提到新移民要尽快融入当地社会。比如,在新西兰,新老华人移民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方面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来新10年左右或时间更长的老移民参选率达到72%,与新西兰全国74%的参选率接近。但刚“上岸”的新移民,由于对新西兰的政治体制认识不足,民生诉求不强,甚至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参选率明显偏低。不少通过亲属团聚和投资移民来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中国大陆移民,由于英语基础薄弱,即使已在当地生活十余年,仍无法用简单的英语与当地人交流,很容易引发误解和冲突。因此,移民澳新两国的华人,应有应对不同文化冲突的心理准备。(本报驻澳大利亚、新西兰特约记者叶 涛 王 淼)

(编辑:刘梦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刘翔携妻向音乐盲童赠送音乐会门票 济南供水管网爆管 数万居民家停水
苏格兰独立公投倒计时 英国两党领袖亲赴苏挽留 美艺术家打造大型壁画 纪念9·11恐袭13周年
《老友记》落幕十年 六位“老友”如今过得怎么样? 刘恺威公开婚礼花絮 我已与杨幂合二为一
探索神秘海洋 也可以从珠宝开始 她们都这样瘦的 7位明星终极减肥招大公开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