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中文国际  >  国际滚动

乌克兰危机正滑向失控吗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乌克兰危机正在滑向失控的局面,但决定事态发展的关键已经不是乌克兰,而是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的态度

  据《瞭望》报道,8月26日,俄白哈关税同盟成员国元首、欧盟代表以及乌克兰总统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了三方会谈。虽然会议主要议题是三方经济合作和能源供给安全,但俄乌领导人双边会谈却成为媒体关注的主要焦点。虽然在乌东部武装冲突正处于胶着状态,普京和波罗申科依旧释放出希望和平解决危机的意愿,“普波会”因此引起各方无限猜想。

  然而,双方谈判持续到当地时间深夜仍然无法达成一般共识,原定的多方领导人新闻发布会也被迫取消。虽然各方都认为外交手段是解决乌东部冲突的最佳办法,却无法形成解决危机的基本路线图。三方会谈未能取得什么明显成果。

  俄乌坚守立场难妥协

  从俄罗斯来看,俄占尽经济和军事优势,并力促乌克兰冲突各方和谈。乌克兰事关俄西部安全利益,也是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环节。首先,欧盟在能源上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制裁空间和手段十分有限。俄欧贸易的核心是俄罗斯对欧盟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欧盟在短期内尚无法找到替代供应商,欧盟制裁不会触及能源贸易。普京认识到欧洲经济制裁的能源短板,不断通过给乌克兰断气来提醒欧盟成员国不要过激地孤立和制裁俄罗斯。

  其次,俄罗斯强大的国防力量成为普京反击西方战略挤压的坚实支撑。脱胎于苏联的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核大国,强大的军工产业为俄打造军事大国奠定了物质基础。在乌克兰政权更迭之后,俄迅速批准了增加国防预算的法案。俄政府今年预算项目中的“国防支出”将环比增加18.4%,增至2.4881万亿卢布(约689亿美元),约相当于全国GDP的3.4%,占政府支出总额的20%以上。此外政府还将投入16.5%的预算用于国家安全和执法。2015~2016年度俄国防支出增幅将合计33%,到2016年国防预算将增至约3.378万亿卢布(约956亿美元)。

  能源优势和军事实力让俄罗斯在明斯克峰会上信心百倍,普京一方面多次公开表示无意瓦解和分裂乌克兰,同时又明确提出化解危机的条件。俄希望基辅政权能够满足东部居民的自治要求,以联邦化来实现民族和解和保持国家统一。

  但对于乌克兰,国内政治因素促使波罗申科态度强硬,无法妥协。首先,民族主义是波罗申科执政的主要根基。波罗申科起家于商业,是乌著名的巧克力大王,虽然在历任政府中都担任过要职,却没有属于自己的执政团队。在今年举行的总统选举中,波罗申科通过与民族主义右翼政党结盟,奉行积极欧洲一体化政策赢得胜利。因此,他在处理东部武装冲突问题上态度强硬,特别是对俄关系上寸步不让。

  其次,着眼于10月的议会选举,力争整合亲欧政党。虽然亚努科维奇已经出走俄罗斯,但议会中仍有大量的代表东部利益的亲俄议员和有着浓厚苏联情结的乌克兰共产党议员,这些议员已经成为制约波罗申科执政的最大内部阻碍。与此同时,昔日的竞争对手季莫申科领导的祖国党也有可能威胁到波罗申科的执政权威。波罗申科提前进行议会选举,旨在借此整合亲西方政党力量,清除议会中亲俄政党。因此,从国内政治的角度出发,波罗申科不但对俄不愿意做出让步,甚至有可能加强在东部战事的力度。

  再次,极端民族主义组织也制约着波罗申科的政策空间。一旦妥协就有可能遭致极端民族主义的反弹。极端民族主义组织“右区”向政府公开施压,要求清理政府中的亲俄官员和议会中的亲俄政党。否则将掉转枪口,威胁进军基辅。8月17日,“右区”要求波罗申科整顿内务部秩序,解除反乌势力代表在内务部的职务,开始调查这些势力的犯罪活动,释放所有被扣押的“右区”支持者及其他志愿队伍。若在48小时内不履行要求,该组织代表威胁撤回“前线的所有部队”并出兵基辅。

  欧盟调停勉为其难

  无论从文化、政治等软实力,还是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来看,美国而非欧盟,才是调解乌克兰危机的最佳人选。但自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美国的全球战略已经开始收缩,并将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重点防范中国的崛起。2013年爆发的乌克兰危机迫使美国不得不帮助欧盟收拾烂摊子,当亚努科维奇被迫出走以后,美国就再次将乌甩给了欧盟来善后。虽然美国和欧盟迄今对俄罗斯已采取了三轮经济制裁,但普京非但没有妥协,反而出台了反制裁措施。

  奥巴马曾向《经济学人》表示,俄罗斯“没有做出任何成就”,普京在国际上制造了麻烦,短期内赢得了国内政治资本,长期来看受害的是俄罗斯。奥巴马虽然强调倾向用外交手段解决乌危机,同时承认美欧新一轮经济制裁还未能够解决问题,但从访谈中不难看出,美国在乌克兰的底线就是避免俄罗斯使用核武器。即便俄直接出兵乌克兰,美国和北约也没有打算进行干预。奥巴马在专访中谈到俄罗斯的地区挑战时说:“我们必须回应现在俄罗斯面临的实际地区挑战。我们必须确保他们没有升级到在讨论外交政策时忽然亮出核武器的地步。”

  问题是,一心经营“亚太再平衡”的奥巴马政府将乌克兰危机甩给了欧盟,冲锋在前的欧盟在外交上却既没思路也没手段。乌克兰紧邻欧盟东部边界,是东欧地区重要的人口大国,乌的安全稳定事关欧盟的切身利益。当美国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的时候,欧盟却无法超脱,特别是与乌毗邻的东欧国家。欧盟一直没能提出让各方接受的和解方案,同时也缺乏制约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外交手段。

  首先,欧盟内部分歧严重束缚了其外交行动力。欧盟外交在处理乌危机中频频露怯,缺乏有效的行动力和决断力。不断升级的东部冲突使乌克兰面临着进一步分裂的可能,也给东欧各国带来巨大的安全压力。但是,欧盟28个成员国利益观点各不相同,东欧国家积极要求对俄罗斯施加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个别国家甚至鼓吹军事援助乌克兰,而“老欧洲国家”中的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却热衷于外交斡旋,极力避免制裁伤及自身经济。欧盟的立场也因此在激进派和温和派之间来回摇摆,根本谈不上什么明确的思路和有效施压手段。欧盟虽然跟随美国对俄实行了三轮外交和经济制裁,但制裁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尽管俄罗斯在处理乌克兰东部冲突问题上立场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德国总理默克尔也与普京建立了密切的沟通机制,却拿不出让俄乌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新方案。

  其次,欧盟影响乌克兰的手段有限。波罗申科执政以后,乌克兰加强了在东部的军事清剿力度,试图通过军事手段解决问题。欧盟一方面为乌提供了巨额的财政援助和贷款,另一方面又缺乏对波罗申科有效的影响力。欧盟为撮合俄乌领导人举行明斯克会谈费尽心机,却无力去弥补二者的立场分歧。欧盟既不愿意接受普京提出解决乌东部危机的无条件停火和对话建议,也想不出更好外交解决方案。

  乌冲突可能进一步恶化

  当谈判桌上不能达成共识,一定会通过其他手段增加博弈砝码。明斯克峰会之后,人们看到的首先就是乌东部地区军事冲突迅速扩大升级。俄罗斯迅速提高了外交施压的调门,乌克兰政府则加强了在东部军事行动的力度。欧盟则越来越认识到,对峙僵局持续下去有可能预示着更大的损失,因此必须找到妥协方法。

  首先,俄罗斯人道车队一旦变身“定期班车”,乌东部冲突将长期化。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8月25日在莫斯科表示,俄罗斯已向乌克兰发出照会,告知俄希望尽快派出下一支人道主义车队,同时提供了将运送的人道主义物资清单。拉夫罗夫表示,俄希望新车队将按此前路线在本周内进入乌克兰。波罗申科在明斯克峰会继续坚持的“和平路线图”,要求俄撤出东部武装人员,关闭与乌克兰接壤的边界。

  其次,持续不断的武装冲突可能继续扩大和升级。乌克兰与俄罗斯实力差距巨大,缺乏有效的博弈手段,乌东部武装冲突有可能继续蔓延和升级。由于乌政府军无力控制与俄接壤的边界,东部武装组织的设备和人员补给源源不断,致使东部冲突不断扩大。东部武装还大量缴获政府军的装甲车、坦克和火箭炮。因此乌政府军在短期内取得军事胜利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而且,俄人道主义车队独立进入武装组织控制地区,不断给当地居民运送食品和医药补给,政府军希望掐断东部武装组织补给的计划实际上已落空。8月28日的消息说,乌东部武装目前已经进入东部地区的新亚速斯克镇,开辟了至关重要的新战线。该镇坐落于亚速海沿岸,沿着海岸公路可以从俄乌边境到达克里米亚。

  最后,大国关系是解决乌危机的关键。克里米亚危机以后,欧盟和美国一直是乌克兰政府最坚定的外部支持,它们对俄罗斯采取了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试图迫使普京放弃对乌东部武装组织的支持。但是,制裁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反倒严重损害到欧盟自身,欧盟经济复苏之路变得更加迷茫。自二季度以来,欧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外需转向疲软,特别是对俄出口方面下滑严重。二季度欧元区经济出人意料地出现停滞,停滞甚至出现在对俄制裁前。据报道,1~5月欧元区和欧盟对俄出口分别下降14%和12%。

  当前,乌克兰危机正在滑向失控的局面,但决定事态发展的关键已经不是乌克兰,而是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的态度。面对不断升级的乌东部局势,以及僵持数月的军事对峙,欧盟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靠制裁不可能解决危机。8月24日,默克尔在访问乌克兰时,敦促俄罗斯与乌克兰制定和平计划,呼吁乌考虑实行联邦制来解决与东部亲俄派分裂分子之间的冲突。西方必须承认俄罗斯在乌克兰拥有的特殊民族感情,才可能为乌克兰危机找到出路。□(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俄东欧中亚研究所乌克兰研究室 张弘)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8月23日-29日 柯震东在京举行道歉发布会
印度锡克教徒戴世界最大头巾 重45公斤花6小时戴完 熊孩子卡在马桶令人捧腹 淘气父母记录搞笑瞬间
柳岩最新复古性感写真 御姐范趴床显魅惑 黄磊孙莉多多杂志大片 幸福三口林荫间享宁静时光
探索神秘海洋 也可以从珠宝开始 她们都这样瘦的 7位明星终极减肥招大公开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