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中国留学生从“海龟”变“海带”需引起重视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澳大利亚人报》4月8日文章,原题:“海带”综合征,来自中国的警示 媒体天天报道,对中国的铁矿石和煤炭出口不景气。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新闻很少获得分析。这就是中国向澳大利亚教育机构输入学生。从供需方面讲,挑战隐隐逼近,可能很快需要引起全国性的重视,就好比我们的主要出口。
无论是移民机会减少、归国学生综合征还是课程相对缺少创新,如果我们对最重要的留学生来源国不当回事,那么就会有风险。最近的学生签证数字显示,中国占到澳大利亚自费国际学生的22%。
以前,申请留学澳大利亚的一个明显动机是移民。时至今日,上海和北京的某些教育中介仍表示,申请留学签证的学生客户有4/5希望日后成为澳大利亚公民,尽管我们的移民政策不再支持这种抱负。
另外,多年来,那些毕业后回国的学生知道,在国外留学获得的教育和全球公民技能,将令他们受到欢迎,并给他们带来回报。在中国很多地方,人们看重归国留学生,称他们是“海龟”,希望他们能给快速发展的产业带去新方法。
但近年来,称呼变了。他们如今被称为“海带”。他们的起薪、工作期望甚至给人留下的傲慢印象,导致一些人说这些留学生像海带一样漂浮不定。一些人没有保持好中国关系,也没有寻找实习机会。还有的人英语不够好,或者没学到能使他们胜任中资公司和在华企业工作的本领。
眼下,澳大利亚教育机构在解决这些问题。毕业后工作签证就是专门为毕业生提供有意义的工作机会而设立的。一些大学与中国教育机构和企业建立多方位伙伴关系,帮助实现回国留学生的利益最大化。
但这还不够。许多课程没有及时更新,以满足学生和雇主的期望。未来的挑战是面对市场期望做出调整,以大幅降低“海带”综合征在澳扎根的可能性。(作者菲尔·霍尼伍德,陈俊安译)
热门推荐
更多>- 中国驻菲大使赵鉴华祭奠抗日英烈
- 第一件“同性恋毛衣”问世 呼吁停止性取向歧视
- 中国第二批赴马里维和部队获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
- 德国航空失事客机载150人 恐全部遇难
- 又是一年植树节 盘点各国政要身体力行热心绿化(组图)
- 希腊俄罗斯承诺重启双边关系 被指对抗欧盟筹码增加
- 美防长:基地组织分支趁也门局势动荡获利
- 美白人警察连开8枪击毙徒手黑人 被指控谋杀
- 韩拟明年1月起面向中国游客实施定制型签证服务
- 外交部: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访华将进一步加强同中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