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青年渴望了解当代中国”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特别报道】
“俄罗斯青年渴望了解当代中国”
——听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学生邓林谈俄中文化交流
听邓林同学说汉语是一种享受,语调流畅,发音纯正,丝毫没有俄罗斯人说汉语时通常会因受母语影响而有的那种特殊口音。作为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的高才生,邓林对汉语的精准把握和领悟,堪称完美地诠释了圣大东方系“俄罗斯汉学家摇篮”的盛名。
图为邓林参加“汉语桥”比赛。光明日报记者 汪嘉波供图
邓林说,6月26日他在圣彼得堡参加了一次令他终生难忘的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与俄罗斯圣彼得堡汉学家代表进行座谈。双方就汉学研究、中俄人文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和建议。来自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圣彼得堡东方文献研究所、圣彼得堡孔子学院的俄罗斯汉学家向刘奇葆部长介绍了俄罗斯汉学研究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俄中人文交流与合作领域面临的迫切问题发表了看法和建议。“作为圣彼得堡大学学生代表,我也参加了那次重要的会见并做了简短的发言。我在发言中谈了自己对学习中文的体会和看法。尽管我不过是一个毛头小伙儿,但刘奇葆部长非常认真地聆听我的发言,这让我深受感动。我从来没有参加过如此重要的会议,会后回想会议上的细节,我才越来越感悟到俄中两国领导层对深化两国人文交流是多么关心。我觉得这样的座谈会非常重要,它不仅能让中俄双方更好地了解两国各自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能进一步挖掘中俄合作新的增长点,深化两国关系。”邓林激动地说。
作为中文专业的学生,邓林喜欢中国文化,关注中国的进步。他认为越来越多的俄罗斯青年也像他一样,被中国文化所吸引,惊叹中国经济的腾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开始关注中国现状,对中国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除少数专家学者外,多数人并不真正了解我们友好邻国的发展现状及辉煌成就。这一方面意味着我们需要增进交流和了解,另一方面意味着俄中两国民间特别是青年之间的合作空间十分广阔。”
“去年10月,我在莫斯科举行的‘中俄关心下一代论坛’上发言时曾表示,众多俄罗斯汉学家致力于翻译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品,这非常好。但在我们这些大学生看来,中国社会的其他领域同样充满吸引力。我们不仅渴望阅读当代中国文学名著,更希望看到中国优秀影片在俄罗斯城镇影院公映,同时也渴望有机会在俄罗斯的剧场中观看中国传统戏剧和现代音乐团体的演出。另外,青年之间的交流也应该受到重视。俄中双方相关机构应考虑举办各种形式的青年交流活动,为双方来自不同领域的更多年轻人提供了解对方的机会。”
邓林的俄文姓名是杰尼斯·切特维里科夫。他认为自己5年前选择学习汉语是一个正确的决定。“5年前中学毕业时,我面临一个对每个学生来说又复杂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未来的职业。由于我一直对外语兴趣浓厚,所以当时想把自己的未来专业跟外语连接起来。说实话,最开始我打算考国际关系专业,学习西方语言。但是我的一位历史老师建议我向东方转身,报考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学习汉语。5年来,中国语言、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就成了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我能坚定地大声说,当年的选择是正确、及时的。随着我们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我个人也有了更加光明的人生前景。我希望将来能为俄中友谊添砖加瓦。”
邓林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在汉语学习方面取得比较不俗的成绩,不仅仅是因为在课本上下功夫。“我体会到,就学外语而言,除了上课,参加文化活动也非常重要。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语言水平,还能交新朋友,了解外国文化,扩大自己的眼界。所以,自从开始学习汉语,我就有意识地参加各种各样与中国相关的文化活动。庆幸的是,目前由中俄两国举办的活动一天比一天多。例如,今年我已经第二次参加了‘汉语桥’比赛。说句心里话,本次比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的比赛成绩也非常不错。”
邓林说,他每天都上网关注与中国有关的消息,中国似乎已经左右着他的生活方式。“俄罗斯电视新闻中有关中国的消息不多,了解中国的最好方式就是借助网络。除了俄罗斯媒体外,我还经常浏览中国各大新闻网站,也常常在网上观看‘新闻联播’。我喜欢中国的一切,渴望更多地了解中国。”
(光明日报莫斯科7月19日电 光明日报驻莫斯科记者汪嘉波)
热门推荐
更多>- 美国加州森林大火蔓延 2800人撤离家园
- 安倍内阁支持率已暴跌至35%
- 中以将合建示范“水城”,缓解中国用水危机
- 西班牙“幽灵机场”以1万欧元拍出 不及造价十万分之一
- 中国企业将在越南建电厂 总投资17.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