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养老方式多样化 “回国养老”渐行渐热
理由三:国内生活质量不输海外 国家经济形势是保障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有的大城市生活条件已经不下于欧美发达国家。一些华人移民在海外住久了,步入晚年时思前想后,还是觉得住在人气旺盛、熙熙攘攘的中国更加心情愉快。和海外不相上下的生活条件加上原本就熟悉亲切的文化氛围,无形中会使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一大截,故而回来安度晚年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从辛辛那提回来的施女士表示,10年前,她的华人朋友中几乎没人想退休后回中国,但这些年大家都开始琢磨回国养老。“如今,中国国内大城市生活很舒服,吃住条件和国外没有什么差别,而且生活习惯还更适应。”她笑着说。
养老既离不了骨肉亲情的牵扯,也脱不开经济因素的左右。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持续攀升,那些想着退休后回中国落叶归根的海外华人,有的已开始把钱折算成人民币存到中国以求保值升值。
美国华人梁女士每月固定将收入的一部分寄回中国,经过这两年的人民币升值,若兑换美元,等于多了一笔额外收益。她说,虽然中国的储蓄利率不高,但人民币升值能弥补不足。梁女士是众多打算回到中国定居者中的一个,虽距退休年龄还有十多年,但她认为,现在就应做好长期规划。
部分退休华人的收入不高,仅靠积蓄或政府的养老补助生活,日子并不宽裕。拿着同样多的钱,回国生活就舒服多了。施女士表示,美国的平均退休年龄是65岁,有的人到了退休年龄迫于生活压力还要继续工作。而国内的生活费用较低,完全可以提前退休,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享受晚年生活。
理由四:中国政府为侨服务措施多 回国就有安居
对于老归侨、新归侨和即将回国的华侨华人,“老有所依”都是他们最热切的期待,对此,中国政府部门也给出了积极回应。近年来,随着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各地华侨农场积极谋发展,这里的归侨侨眷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味儿。媒体报道,有关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华侨农场侨民安居乐业、产业结构优化、整体发展加快的好消息频频传来。
让归侨老人早日住进舒适的住房,是他们一直都在牵挂的大事。长期居住危房,一直困扰着老归侨。而令人欣喜的是,各地侨乡政府正不遗余力将归侨的“住房梦”变成现实。日前,广东省侨办调研组到深圳调研华侨农场危房改造工作。一段时间内,这都会成为侨办的中心任务。
广西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在安置归侨方面做得最为突出,它由早先的国营武鸣华侨农场脱胎而成,是全国最大的华侨农场。陈玉妹在1962年跟随父母回国定居到这里。“回来之后住的是瓦房,条件差,一家好几口人挤在瓦房里,一住就是几十年。”说起以前,陈玉妹感慨不已。而现在陈玉妹的住房从小平房变成了104平方米的现代化住宅。摇身一变,她成了“城里人”。白天她从儿子的哈密瓜地里帮忙回来,晚上还要教小区的邻居跳印尼舞,日子别提多乐了。
这样的措施保障了归侨的安居梦,虽说不能惠及所有,但对于海外华人也能从内心获得宽慰,起码政府为侨服务的态度和措施都非常值得赞赏。其实政府做的远远不止这些。暖侨、侨爱、收集空巢老人心愿、支援侨乡教育等都是惠及民生的好事。看到这里,难道不觉得回国养老、与父母儿女常伴、和家乡美景共眠是一种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