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摩托国宾护卫队
国宾摩托车队在中国已经有50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外交礼节上的需要,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下令增设国宾摩托车护卫队,由北京市公安局交通大队负责执行这项特殊任务,当时,第一批护卫队选择了4辆捷克产的“佳娃”牌红色两轮摩托车,并于1954年10月19日完成了第一次护卫任务。此后,为了保证安全,以及提升规格,摩托车的护卫阵容从4人4车扩大到了7人7车,并以“A”字型的队列行进。
1961年,第二批国宾摩托护卫队员完成训练,正式开始护卫任务,他们的座驾也改为了国产“长江”750型摩托车,阵容从7人7车,再度扩为9人9车。只不过不久后,文化大革命爆发,国宾摩托车护卫这项重要的礼宾制度也被取消,直到1981年9月才重新恢复。
这时,第三代国宾摩托车队开始走向专业化,他们的坐骑换为了动力强劲、安全稳定、经济耐用的日本“本田”摩托车,遇到重要外宾来访时,护卫阵容也增至11人11车。1984年8月,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宾摩托车队的护卫水平,北京市公安局将这项任务移交给了武警北京总队,一批综合素质上乘的武警战士加入进来,护卫队的装备也开始不断更新。
此后的19年,武警国宾摩托车护卫队共计执行1680多次护卫任务,直到2004年1月1日,因国家简化礼仪等需要被取消,至此,英姿飒爽的国宾摩托车护卫队不再出现,只是成为了百姓记忆中的美好画面。
国宾护卫、鸣放礼炮、检阅三军仪仗队也是国际礼仪活动中的三大最高礼仪。“隐退”10年后再次亮相的国宾摩托车护卫最近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