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资讯   >   国际评论

巴黎恐怖袭击的再思考

刚刚发生的针对巴黎《查理周刊》(又译《沙尔利周刊》)杂志社的恐怖袭击是法国四十年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这次袭击显示了极端主义势力对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国家安全构成的巨大威胁。

沙尔利周刊袭击案:批评的力量

原教旨分子的恐怖“弥谤”,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他们的“公关形象”非但未曾因此改善,反倒更加孤立,更加臭名昭彰。

日本给自己装上的“定时炸弹”

新年伊始,安倍晋三宣布将要在今年的8月15日发表一个安倍谈话。这个日子对于中国、韩国等在二战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而言,是抗日胜利纪念日;而日本则将它模糊成一个中性词“终战日”。

安倍能否解开“死结”

作为日本第96任首相和第97任首相,在对待历史的问题上,安倍是沿袭上届执政时期的“回避”和“歪曲”,还是真诚客观地承认战争责任?

人员流失服务下降 英国医改,路在何方?

1997年,布莱尔政府上台执政,将“全科医生基金持有者”重组为302个由家庭医生和卫生健康专家组成的“初级卫生保健信托”机构。英国皇家护士学院首席执行官彼得·卡特指出,此前解散初级卫生保健信托机构导致1/4的信托经理人被裁撤,花费了16亿英镑的遣散费。

美媒:中国经济复苏的七大动力

彭博新闻社网站1月5日文章,原题:看好中国:2015年增长复苏会来自哪里 中国领导人力求经济转型。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高路易说,中小城镇户籍制度的放开和福利改革有助于降低预防性储蓄,并刺激消费。

德国如何避免踩踏事故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发生过以欢乐开场、以死伤结局的踩踏悲剧,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也不例外。德国安全问题专家费斯勒曾撰文说,所有大型悲剧事故的发生通常是因为各种小疏漏,人们不要总是进行“如果不是……”的叹息,而是要做“未雨绸缪”的事情。

《朝日新闻》呼吁“勿忘前事”

在过去两年的日本全国战争遇难者追悼仪式上,安倍首相突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历任首相的惯例,在致辞中只字未提有关日本对于亚洲各国的加害责任问题。该社论最后对日本国民发出大声疾呼,必须直面战争责任问题,而绝不是去藐视自己的父辈和祖辈。

外媒:未来城市畅想

英国金融时报网4日发表该报专栏作家西蒙·库柏撰写的题为《未来城市畅想》的文章。 新城市基金会常务理事马蒂厄 勒费夫尔提出了停车场在未来的另一可能用途:小型公园。

北欧社会:低调的优雅

提到北欧社会,许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几个词语: 高福利、平等、公正、环保、简约、质朴等等,每个词多少可以代表北欧社会模式的某一个层面。看不见的界限是为人处世的基本作风,你认为这是“距离产生美”也好,“人情冷漠”也罢,北欧人的这种活法追求的是一种避免麻烦的洒脱。

济州道回应“拒绝中国投资”说 否认针对某个国家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只有俘获中国人的心,韩国企业才能生存”,这是新春伊始韩国《中央日报》刊登的评论。“中国人名下的济州岛土地越来越增多,这是事实”,济州道政府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从2010年底的4.9万平方米增加到2014年9月底的716.9万平方米,增长幅度约为145倍。

2014,泰国不太平

2014年的日历终于撕下最后一页,泰国在这一年过得不平淡。该草案的主要内容是为了特赦曾因参与政治集会而被法律制裁的民众,旨在推动各派别之间化解矛盾,促进国内和解。陆军总司令、“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主席巴育毫无悬念地以全票当选为泰国第29届总理。

西媒盘点2014地缘政治事件:中俄德角色凸显

中国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带建设的倡议并非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是地缘政治计划,而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该地区所有国家都需要它们。”  杨希雨说,两个丝绸之路项目都表明中国的政策发生了一种历史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重要性可与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相提并论。

外媒预测2015年中国头条 世界将感受中国雄心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2014年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预言“中国世纪从2015年开始”,称“中国以经济总量第一的姿态进入2015年”。”美国《外交政策》以此为题的文章说,2013年底,该杂志曾对2014年的中国做出6项预测,其中4项成真,包括城镇化成为政策重点等。

陶文钊:美古关系转暖符合双方利益 冲击地缘政治

12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陶文钊接受《中国日报》采访,就美国古巴两国宣布开始关系正常化进程进行解读,指出美古关系已经维持了几十年的不正常状态,此举符合双方的利益,无疑将对地区的地缘政治产生冲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