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60年空难事故多半人为 近年事故数量在逐年递减

来源:新华国际
2014-07-25 10:51:54

   维修失误

   日航123航班

  1985年8月12日,日本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100SR型客机(编号JA8119)执行东京至大阪的123次航班任务。飞机起飞半个多小时后,在关东地区群马县御巢鹰山区附近的高天原山(距东京约100公里)坠毁,520人罹难。这是迄今为止人类航空史上最惨烈的单一架次空难。谁能想到,它竟源于一次多年前的维修失误。

  18时24分,飞机起飞12分钟后,在相模湾爬升时(高度23900英尺),飞机尾部突然发生巨响,客舱后部开始失压,液压系统也随之出现故障,立即导致飞机操纵面无法控制,也就是无法实施转向、升降等基本机动动作。机长决定返航回羽田机场,甚至准备迫降到美军横田空军基地。在32分钟苦苦挣扎中,该机三名机组人员首创了一种奇特的飞行方式――靠改变飞机左右各两台发动机的推力进行转向,他们艰难地使飞机掉头转向羽田机场的方向,但根本不可能完成降落所必需的机动动作,跌跌撞撞中,这驾几乎满载的巨型客机坠毁在一片深山中。

  飞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黑匣子”中的舱音记录仪告诉调查人员,机长曾向地面报告飞机右侧最后一个舱门R5号门在空中脱落了。这让人怀疑是这扇门撞击了飞机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破坏了密布在尾翼中的液压操作管路,导致液压油瞬间流失,飞机无法操纵。但是,随着事故现场的清理,调查人员在残骸中找到了R5门,它并未脱落。

  一位业余摄影爱好者无意间拍摄到日航123航班最后旅程中的一幅图像,为调查提供了重要线索――照片上只有飞机模糊的轮廓,但放大后,调查人员吃惊地发现――它的垂直尾翼不见了。不久后,东京南部海域的一艘船舶发现了脱落的尾翼,飞机就是在这个区域发生巨响的。

  随后的调查有了惊人的发现。7年前的1978年6月2日,该机在大阪伊丹机场降落时因姿态不正确导致机尾擦到跑道受损。当时,日航对包括舱壁在内的飞机尾部进行了维修。压力隔板是飞机尾部一把巨大的“伞”,用于高空飞行时客舱内的加压空气从尾部泄露,它非常厚重,以抵御每平方英寸8磅的巨大压力。1978年的事故中,压力隔板部分破裂,日航邀请波音公司进行了维修,用新隔板替换破损的一块隔板。调查人员发现,这块新隔板只使用了一排铆钉,而不是规定的两排。

  至此,日航123事故原因基本明晰:由于新压力隔板固定方式不当,7年中它承受的气压不断累积,最终导致其不堪重负而彻底破裂,强劲的加压空气“吹”破了尾部客舱的天花板,进而“吹”进并撕裂了飞机的垂直尾翼。驾驶员不知道、也永远不会知道,飞机的尾翼没了,事关重要的液压装置也一起掉进了海里。他们还能驾驶飞机坚持了半个多小时,已经是个奇迹。

  日本警方以业务过失致死的罪名,将日航及波音公司相关人员20人移送起诉,但最后都未获刑罚处分。日航的几位高管及基层职员,因羞愧而自杀,但他们与事故没有直接关联。波音公司的一位工程师,也因背负维修不当的罪名而自杀。

  日航123航班空难发生17年后,2002年5月25日,台湾“中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200型客机执行台北至香港的611次航班,搭载206名乘客及19名机组员(包括正副驾驶及飞航工程师),途中于澎湖县马公市东北方23海里的34900英尺(约10640米)高空解体,机上人员全部罹难。

  事故调查报告指出,22年前的1980年2月7日,该机在香港启德机场降落时擦伤尾部,“华航”仅用一块面积与受损蒙皮面积相当的铝板覆盖(根据波音公司的维修指引,新蒙皮面积至少要比受损部位大30%),也没有按维修指引把整块蒙皮更换,造成伤处累积金属疲劳。由于损伤部位刮痕很深,长期飞行后的金属疲劳导致其变成裂痕,最终致使该机在执飞611次航班时机尾完全断裂,飞机在空中整体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