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六方会谈以来达成的第一份共同声明,作为解决朝核问题的路线图,《9·19共同声明》让人们看到了一线曙光。但曙光却又很快被美国对朝鲜金融制裁的乌云所遮蔽。
2005年9月23日,几乎就在六方会谈进行的同时,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美国财政部根据情报机构提供的信息,公开指责澳门汇业银行替朝鲜在该行开设的多个账户“洗钱”“流通伪钞”,所获资金用于“支持恐怖主义”。此前的9月9日,美国已提出冻结朝在澳门汇业银行的2500万美元资金。10月21日,美又宣布将8家朝鲜企业列入黑名单,冻结其在美资产。汇业案虽然表面上看与朝核问题没有直接关联,但对朝核问题的解决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11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时,朝鲜代表团如仍如期而至。但在第一阶段会议之后,美国于12月开始对朝实施金融制裁。面对美国不断加大的制裁力度,朝鲜公开声称,若美不肯取消经济制裁,将不再重返六方会谈。而美国没有松手,2006年4月美国财政部进一步加大了对朝鲜的制裁力度。
(资料图片)2006年12月20日,外交部长李肇星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出席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的各国代表团团长。摄影|《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盛佳鹏
由此开始,今天已被人们熟悉的围绕朝核问题的“制裁-试验-再制裁-再试验”的恶性循环开始了。美国不断升级的制裁没能阻止朝鲜升级武器试验的步伐,2006年7月5日,朝鲜向日本海试射7枚导弹,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了地下核试验。
同年10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5票赞成一致通过了美国提出的1718号决议。决议要求:所有联合国成员对朝鲜实施与核武器及技术、大型武器和奢侈商品有关的禁运;要求朝鲜不再进行核试验,暂停与弹道导弹有关的所有活动。
2006年10月,中方与六方会谈其他成员展开了新一轮密集磋商和协调。终于在11月1日,朝鲜宣布重返六方会谈。同期,美国民主党赢得中期选举,在参众两院同时占据多数,力主对外逞强和军事冒险的“新保守主义”在美国退潮,对朝强硬势力在小布什政府中的影响也随之下降。
2006年12月18日至22日,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召开。2007年2月8日至13日,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在北京继续进行,会谈的最大成果是通过了共同文件《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以下称《2·13共同文件》)。《2·13共同文件》主要包括一系列平行行动,包括朝方以最终废弃为目标关闭并封存宁边核设施,以及申报和最终放弃全部核项目。朝美将开始双边谈判,美将启动不再将朝列为支恐国家的程序。其中,朝鲜同意申报所有核计划是一个很大进步。
《2·13共同文件》签署后,半岛局势出现了一定程度好转,朝韩部长级对话恢复,2007年3月1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赴朝,商讨关闭和封存宁边核设施的具体细节。同日,朝鲜副外相金桂冠访美,这是凯利2002年10月访朝后,朝鲜对美国的一次“破冰之旅”,也是朝美第一次就关系正常化问题开展谈判。
与此同时,对朝制裁日益成为阻碍《9·19共同声明》和《2·13共同文件》履行的障碍。朝鲜坚持将取消制裁作为关闭宁边核设施的一个先决条件,但美方却不能同意。
2007年3月,在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于北京召开之际,美方宣布汇业银行涉朝资金将被转账到中国银行,朝鲜承诺将这笔资金用于人道主义和教育。中间的一个插曲是,由于某种“技术问题”,这笔钱并没能马上转入中国银行账户,而朝鲜认为己方已经履行了相应义务,在澳门汇业银行问题中没有尽到义务的是美国,因此在澳门汇业银行问题解决前,朝“就不会采取下一阶段措施”。直到6月25日冻结资金问题得到解决,朝才开始恢复履行《2·13共同文件》。7月14日,朝鲜关闭宁边核设施,韩国提供的6200吨重油抵达朝鲜。同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重返朝鲜,前往宁边地区监督和验证关闭核设施。至此,应该说,朝核问题的解决终于开始迈出重要的步伐。
2007年9月1日,美朝工作组在日内瓦举行会谈。朝方表达了申报所有核计划和“去功能化”的明确意愿,美方则承诺把朝鲜从“支恐国”名单中去掉。但是,在9月25日联合国大会上,小布什总统发表演讲,将朝鲜等国称为“残酷政权”(brutal regime),表明美国对朝鲜政权的态度仍然相当负面。
2007年9月27日到10月3日,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进行。六方签署了《“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以下称《10·3共同文件》),“去功能化”和“申报”是两大重点。其中要求朝鲜:一、对宁边原子能研究中心5兆瓦实验性反应堆、后处理厂(放射化学实验室)及核燃料元件制造厂进行去功能化;二、在2007年12月31日前对其全部核计划进行“完整、准确”的申报。《10·3共同文件》还对美朝、日朝进一步改善双边关系提出了要求。11月5日,宁边三个核设施开始去功能化。
但到了2008年1月,朝鲜在去功能化完成了75%后,其他国家提供的重油、设备和物资援助并没有到位,朝方开始犹豫,并以此为由,放缓了去功能化步伐。
与此同时,申报开始成为新的争议焦点。美朝在申报问题上主要存在三点分歧:一、钚材料数量;二、朝鲜是否存在浓缩铀项目;三、朝鲜与叙利亚是否存在核合作。由于这些分歧和争议的存在,朝鲜并未按照规定在2008年1月1日前完成申报。
经过各国间多轮磋商,以及美朝于2008年3月和4月在日内瓦和新加坡会晤,双方在申报和将朝鲜从“支恐国”名单除名问题上逐渐形成共识。朝鲜提交了宁边反应堆运行记录,美国可以此为依据计算朝鲜的钚数量。美国对此举是充分肯定的,称之为核查朝鲜核计划的“重要一步”。美国的义务则是在45日内将朝鲜从“支恐国”名单中去掉。
但是,就在朝鲜提交申报书当天,时任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提出“验证”问题,要求对朝鲜申报予以核查。 朝鲜强烈反对美国将验证与“除名”挂钩的做法,而且提出,《10·3共同文件》并未包括验证条款。8月11日,鉴于美国并未在45天内完成将朝鲜从“支恐国”除名的承诺,朝鲜宣布“暂停去功能化作业,同时考虑按原状恢复宁边核设施”,并驱逐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人员,局势骤然紧张。直至10月初,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美国代表团团长希尔访问朝鲜,美朝就验证问题达成协议,美国宣布将朝鲜从“支恐国”名单中除名,朝鲜随后重新启动去功能化作业,表示接受去功能化阶段验证措施。
至此,在过去的6年左右的时间内,六方会议虽然周折和反复不断,在顿挫中艰难前行,但总体上维持了半岛稳定,更重要的是坚持了无核化和谈判解决分歧的大方向。但是这个进程未能持续下去。
这是2016年1月5日拍摄的朝鲜核反应堆的卫星照片。据朝鲜中央通讯社1月9日报道,朝鲜当地时间当天11时进行了核试验。 图|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