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究竟为何如此热爱方便面?事情要从六十年前说起。
1958年,日清公司在日本成立,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方便面产品——鸡汤拉面。说是鸡汤,其实最早的包装里连调料包也没有,调味全由面饼自带。
鸡汤拉面大受欢迎,竞争对手也纷纷跟进。日清进一步改良配方,在1968年推出了带调料包的“出前一丁”,在日语中是“速递一份”之意。日清公司还专门为其设计了外卖泡面的卡通形象,后来香港人亲切地称其为“清仔”。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香港工业家周文轩来到日本,偶然参观了一家方便面工厂。他订购了一些方便面,在自家的南联工业大厦合作社中售卖,原本只是供厂里员工食用,没想到反响极好。于是,周文轩又从日本进口了制面机器,创立“永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本土的“公仔面”。
当时的公仔面也没什么花头,和日版的出前一丁一样,都是朴素的麻油口味。只不过公仔面除了调料包之外,还附送一小包酱油。对于患有味精恐惧症的港人而言,酱油包看起来似乎更健康些。
葱油鸡扒捞丁
香港人对味精的深恶痛绝,甚至催生了一道创新菜式——葱油鸡扒捞丁。“捞面”即是“拌面”,香港老字号兰芳园用爽滑弹牙的出前一丁代替传统鸡蛋面来拌,舀一勺油汪汪的姜葱末,鸡扒煎得脆香多汁,往面上一卧,再淋上浓色的卤水酱油,就是无声的诱惑。来到香港的游客,九成都要去兰芳园参拜这碗葱油鸡扒捞丁。
但据兰芳园老板说,捞丁的发明其实一点也不神秘。当时出前一丁的调味包含有味精,煮出来的汤底喝多了容易口渴,因此他们才想出拌面的方法,无意间竟成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