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我的人生也有低谷

作者:刘梦阳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12-28 16:28:55

吴建民:我的人生也有低谷

吴建民曾说过一句话:“如果我有第二次生命,我还会选择外交。”(摄影:刘梦阳)

中国日报网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 刘梦阳) 驻法大使、国际展览局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外交学院院长……这一系列显要的身份,对吴建民而言,不过是他最热爱的外交事业的不同呈现方式。见识过国际舞台的风云莫测,也经历过人生道路的起起落落,如今已经退休的吴建民脸上一如既往地挂着和光同尘的温暖笑容,生活于他,似乎总与工作分不开。在外交舞台叱咤风云的吴大使在生活中,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吴建民:我的人生也有低谷

吴建民摄于1975年。(供图:吴建民)

一心想学理科的“外交官”

吴建民曾说过一句话:“如果我有第二次生命,我还会选择外交。”吴建民是深爱着他的外交事业的,可是这位爱岗敬业的外交官,高中毕业时选择大学专业时,却压根儿没想过要去念外语系。

“我当时想考的是北大物理系,‘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嘛,”吴建民说,“后来班主任找我谈话,希望我报考北外的外语系。我心里有点犯嘀咕,因为在当时接触到的电影小说里,翻译似乎都不是什么好人……不过老师的话哪敢不听?于是我就到北外学法语去了。”

那是1955年,吴建民就这样一脚踏进“外交官的摇篮”,与外交事业结了缘,而这段缘,迄今为止已存续了整整60年。

大学时代的吴建民学习刻苦,他每天坚持六点起床,晨练、早读,四年大学如一日。大学毕业后,吴建民进入外交部。

1961年初,正在外交部高翻班学习的吴建民被团中央国际联络处借调,成为世界民主青年联盟位于布达佩斯总部的代表翻译,就这样,他的外交生涯正式拉开帷幕。

吴建民:我的人生也有低谷

2000年6月,吴建民在法国里昂工商会上。(供图:吴建民)

跟着周总理学“外交艺术”

1965年至1971年,吴建民在外交部翻译室工作期间,曾多次给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领导人做翻译。

吴建民称,在其工作中,给他影响最大的人是周总理:“总理非常会做工作,他从来不靠强势去压倒对方,而是非常艺术和周到地‘春风化雨’。为总理做翻译的几年,正好是我二三十岁年轻气盛之时,他的言传身教,令我受益匪浅。”

吴建民举了一个例子。1970年4月,中国召开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级会议,会议参加国是越南、柬埔寨、老挝。当时柬埔寨国内局势复杂,柬埔寨民族团结政府首相宾努与西哈努克亲王不和,声称不参加会议,而当周总理出现后,宾努则改口称:“我参加,我夫人不参加。”只见总理笑着说:“我的夫人邓颖超也来了,一起参加吧!”

吴建民说:“真正的外交艺术不是一味地要求别人怎样,我不认为‘弱国无外交’这句话正确,也反对‘大国主义’。新中国伊始,我们不算强国,但外交事业依然有声有色,而国强无德却未必就能得人心。中国要戒除‘弱国心态’,更自信一些就好了,这种自信不是表面上的盛气凌人,而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归根到底,外交还是一种以柔克刚的艺术,这一点,周总理对我,乃至老一辈外交人员的影响,太大了。”

吴建民:我的人生也有低谷

吴建民、施燕华夫妇摄于1968年。(供图:吴建民)

大丈夫能屈能伸

1978年到1983年,是吴建民的人生低谷期。年轻气盛的他因着自己的心直口快被送到干校劳动学习了一年后,在家赋闲8个月,还是未被批准回外交部,而是被派到附属单位外交学会,一身本事无处可使,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

当时,吴建民的夫人施燕华在外交部翻译室担任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翻译,工作很忙,吴建民就把买菜、做饭、带孩子等家务活都包了。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二等秘书到任劳任怨的“买汰烧”(上海方言,意指包揽家务活的体贴男人,吴建民夫人施燕华生长于上海),吴建民角色转换起来非常坦然淡定。

“这几年是我最逍遥、最潇洒的时候”,回首向来萧瑟处,吴建民笑得一脸从容,“人生有一段低谷,现在回忆起来,感觉也不是坏事。我从196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比较顺利,工作18年后,突然有了这么一段缓冲期,其实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可以有时间回顾、反思自己的得失。”

那段时间,突然间“闲”下来的吴建民给自己找到了新的生活乐趣——翻译书籍,“当时我翻译了《罗伯斯庇尔传》,还从法国报刊上编译一些文章,给上海的《世界之窗》杂志投稿。这段时间的沉淀,对认识自我很有好处。”

吴建民:我的人生也有低谷

吴建民、施燕华夫妇合影。(供图:吴建民)

“留学学费是借给女儿的”

吴建民和夫人施燕华是远近闻名的“外交官伉俪”,吴建民曾常驻联合国、比利时、荷兰、法国,曾担任中国驻荷兰、法国特命全权大使,并获得由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授予的荣誉勋级会大将军勋章。而他的夫人施燕华也曾常驻联合国、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并曾担任中国驻卢森堡大使。

对既是大使,又是大使夫人的施燕华,吴建民满是温情:“本来她有机会当一任驻荷兰大使的,因为我要去法国,她最终还是决定跟我一起去,特别支持我。法国使馆经常要举行晚宴,女主人的角色非常重要,不可取代,施燕华做得很好,还收到过希拉克总统的亲笔感谢信,专门写给她的。”

吴建民和施燕华在外交部翻译室工作时认识,当时吴建民是团支部书记,施燕华是团支部副书记,“两个人在工作接触中慢慢产生了感觉,性情、志趣、爱好比较相投,就这样在一起了,”回忆起当年的“罗曼史”,年过七旬、历经风雨的吴大使竟有那么几分不好意思。

“施燕华对事物的见解比较到位,也善于为人处世,她没有一般女同志容易有的虚荣心,非常实在,也不过多干政,大家对她的评价都很高。”

除了在工作上互相支持外,吴建民、施燕华伉俪在孩子教育方面意见也非常一致——不能太娇着。他们有一个女儿,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从小我们就让她学着洗碗、做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吴建民说,“此外,不能让孩子有依赖心理,她出国留学的学费,是我们借给她的,来之不易,才懂珍惜。对孩子,生活上要关心,但基本的原则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