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庆祝大选获胜(图片来源:路透社)
中国日报网12月15日电(张同彤) 12月14日,第47届日本众议院选举结果揭晓,自民党以291的席位(自民、公明两党合计326席)取得大胜,安倍内阁将继续执政。此次选举中,“安倍经济学”被认为是最大的争议点,各党围绕“安倍经济学”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但是自民党获得选举胜利的最终结果,是否意味着“安倍经济学”的获胜呢?
日本媒体《东洋经济》15日发表了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教授土居丈朗的评论文章,文章认为“安倍经济学”并非“选举的胜者”。
“安倍经济学”并非“胜者”
文章称,这次自民党选举大胜的最大意义,只是“安倍内阁的存续”。并不意味着“安倍经济学”以及“减轻税率”的消费税政策获得了多数国民的支持,也不表示行使“集体自卫权”得到了国民的容忍。
文章写道,的确,安倍内阁是选举的胜者。但是,此次选举的含义仅此而已,并无它意。因为支持选举的后盾,使人们无法进行指责的可以被称为“胜者”而实行的政策,几乎不存在。2005年,通过被称为“邮政选举”的众议院选举,小泉纯一郎内阁压倒反对派的意见,得以推行一度被国会否决的邮政民营化法案。但是在此次选举中,并没有出现那样的政策。
“安倍经济学”表面上获胜,但并不能称之为“胜者”。的确,对日本内阁来说,“安倍经济学”是选举的最大争议点。在野党也打出批判“安倍经济学”的态度。但是这种批判和单纯的“政权批判”并没有本质区别。
对于“安倍经济学”所提出的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以及为恢复经济发展采取的大量财政投入,以唤醒民间投资等政策的方向性,在野党并非全盘否定。也就是说,无论是选举前还是选举中,在野党的态度只是对“安倍经济学”的部分内容进行批判而已。
即使在自民党内部,对“安倍经济学”的看法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意见分歧。但是,这种自民党内部的意见分歧,在选举期间并不体现出非此即彼的雌雄对立。特别是日本目前实行的小选区比例代表制度,会掩盖选举期间对政党内部政策的意见分歧。
这是因为在小选区,自民党只有一名候选人,不存在选举“对安倍经济学全盘赞成的人,还是部分否定的人”的争论。即使是比例选区,由于自民党的策划,也不会出现自民党候选人之间的战争。
选举无法反应政党的内部分歧
所以,自民党虽然取得了众议院选举的胜利,但是自民党内部的意见分歧不会就此终结。另一方面,根据现有选举制度,日本选民对于自民党内部的意见分歧,也无法通过投票,对一方予以支持,对另一方予以否定。
例如,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金的支付方法,有关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的内容,以降低法人实效税率为主导的税制改革方针等,日本内阁议员与执政党其他议员的意见就发生了分歧,类似这种导致意见分歧的政策还有很多,而这些政策都与“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恐怕,许多日本选民并不认为投票就意味着把这些政策的决定权全权委任给首相安倍晋三。的确,选举的结果会对内阁和执政党之间的力量对比产生影响。对于执政党而言,今后将很难抵抗以首相安倍晋三为中心的内阁。受此次选举结果的影响,日本内阁方面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强大。
但是,分析称日本内阁方面也不会无视政党的意见强行推进那些有意见分歧的政策。因为这种现象在日本从来没有发生过。特别是此次选举中执政党议员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意见更难以统一。
文章分析称,安倍内阁的真正考验将在是2015年的夏天。届时,内阁将会制定以“财政健全化”为目标的具体政策。安倍早在表明解散意向之出就已经明确指出“财政健全化”的目标,此次选举中自民党的政权公约上也有明确记载。
(编辑:刘梦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