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国家恐怖”之后:在钢筋水泥丛林生活

来源:南方周末
2014-11-20 11:33:33

巴格达的“狗皮膏药”

美军撤离后的第一个月,伊拉克安全部门统计说,有434人遇袭身亡,日平均11人,超过美军撤离前2011年的日均9人。爆炸袭击发生频率也达到伊拉克战争过去几年来的新高,而法新社说,这一系列的炸弹攻击事件,主要的攻击对象是什叶派教徒。

生活在巴格达,人们可能会突然意识到台湾歌星赵传那句“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是多么的诗情画意。

钢筋水泥防爆墙无处不在。它们和密集的检查站、铁丝网一起提醒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你们已经身处战区,这里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之一。萨达姆时代那个美丽的巴格达—绿树成荫、干净宽敞的大道,漂亮的别墅区,现在存在于历史中。

驾车行驶在巴格达街头,多则几百米,少则数十米,必有土黄色沙袋垒成的掩体。全副武装的伊拉克军警在哨位里,紧握武器,警惕地打量过往车辆。他们不时拦下车辆抽查证件,或用探测仪器进行检查。

穆罕默德·法希米在凯拉代商业区经营着一家杂货店,他总是抱怨市内的检查站太多了:“很多时候,堵车是因为排队接受安检。很多人为此而上班迟到。”

许多巴格达市民都有在检查站前排队等候数小时的经历。相同的上班路程,在伊战前30分钟能抵达,现在则往往需要两三个小时。

和哨卡相比,水泥防爆墙和路障简直就是这座历史古都全身贴满的狗皮膏药。水泥路障用于减缓汽车炸弹袭击者驾车冲向目标的速度,为阻止袭击争取时间;防爆墙则可有效减弱爆炸的冲击力,减少伤亡。几乎每个巴格达人都清楚它们的功效,但仍有人对其颇有微词。

一些人认为,安全部队有意识在逊尼派和什叶派聚居区之间构建防爆墙,加深了不同教派民众间的疏离和隔阂。此外,水泥防爆墙和防爆路障加剧了堵车,间接为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者创造了“良机”。聚集人群总是袭击者最青睐的目标。于是,每逢堵车,人们都会变得焦躁不安起来。

伊拉克政府曾几次计划减少巴格达市区检查站和防爆墙的数量,但恐怖袭击总会如约而至,迫使计划取消。23岁的士兵萨贾德说:“检查站和防爆墙增加了出行的困难,但与失去生命相比,我认为这点代价值得付出。”

喜欢也罢,厌恶也罢,检查站和防爆墙已经成为巴格达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菜贩乌姆·蒙塔哈尔说:“这东西(防爆墙)确实有用,现在巴格达比以前安全多了。几年前,我儿子头发长得跟树冠一样,但是不敢出门去理发。现在我们可以出门,甚至可以在外呆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