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背景下的中美日三边关系

作者:远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06-18 18:57:20

外媒: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背景下的中美日三边关系

5月15日,在日本东京,人们在首相府前举行集会反对解禁集体自卫权。(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日报网6月18日报道,在过去两年间,中美关系经历了一些起伏,但总体上是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中日关系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则受到历史、安全政策等问题的反复折磨,不断恶化。这就出现了极度不平衡的三边关系,它能否向平衡的方向发展,将考验日本的战略选择和外交能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8日发表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张云的文章称,从结构上来说,中美两国展示了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坚定决心并且采取了相互安心的政策,只要中美关系不出现大的波动,亚太地区的稳定就有保障。但是中日关系的现状肯定不符合双方的战略利益,特别是日本。

2014年以来,中美日三边关系似乎日益呈现出二对一的格局(日美对中国),无论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日本时承诺日美同盟适用于钓鱼岛,还是香格里拉对话上日本首相与美国防长的讲话,也被认为是重要证明。

然而,中美关系富有戏剧性的发展却告诉我们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认为中美日关系会向二对一的方向发展的看法是短视且具误导性的。

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过程的特点

2012年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时,人们对于这个词汇似乎感到陌生,更不清楚具体含义是什么,而美国内部对于中国的提法则意见分裂。一年后,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多尼隆在演讲中说,中美要建立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关系的新模式。2013年,中国外长王毅访问美国时进一步指出了这个关系的基本前提是不冲突不对抗。然而,新闻报道和专家评论的基调似乎却与中美官方上述表态相左,这让很多人对于建立中美新型关系感到悲观,这本身是把新型关系的目标同过程混为一谈得出的错误结论。

笔者认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最低目标是不冲突和不对抗,但是必然要通过以合作与对抗(可控范围内)为特点的相互交替的过程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对抗正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立过程中的必然阶段。

从上述标准来考察中美关系的发展,我们就会得出比较平衡的观点。今年2月21日,奥巴马会见达赖喇嘛,中国表示强烈抗议,然而就在同一天,美国陆军参谋总长雷蒙德·奥迪尔诺访问中国发表中美陆军建立对话机制,并没有因为达赖喇嘛会见而中断,而白宫在随后的新闻会上立即表态承认西藏是中国一部分。3月,随着美国政府在涉及南中国海问题上包括反对九段线等首次的表态,中国方面虽然严正反对,但是中美高层沟通并未受阻。美国总统夫人携家人访华开创了中国第一夫人外交的先例,3月下旬习近平在荷兰海牙同奥巴马会晤,尽管表明要美国在海洋问题上采取客观公允态度,但双方对于致力于中美合作的重点并没有因此受损。

4月,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访问日本、中国时对于中国外交和海洋战略的严厉表态,遭到了中国军方直截了当的批评,范长龙在会见哈格尔时候说中国人民对美近期言论不满,尽管如此哈格尔访华的行程仍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透明度,被允许登上辽宁舰,同士官学校学生共进午餐,在国防大学演讲。4月22日,中国海军承办的西太平洋海军论坛第14届年会通过了《海上意外相遇规则》。

4月下旬,奥巴马到访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明确立场,对于日本防卫政策修改表示支持,但是离开东京到韩国后就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态度提出了间接批评,在菲律宾则表示美国没有意图在亚洲建立新的军事基地。中方对于美国挺日的回应是5月召开的第四次亚信峰会期间指出亚洲的事情亚洲办,间接地回击了美国强化军事同盟的表态,但是无论是中俄首脑会晤还是亚信峰会上,中国都传递了中国没有建立军事集团或者同盟的意图。

6月初香格里拉对话上中美军方高层唇枪舌剑,但是双方对于建立新型两军关系的意志却同样坚定,哈格尔说中美之间将继续推进建立新型关系,基于合作,管控竞争,避免对抗。为此努力建设新型两军关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冠中则认为此次会议上,中美之间有争论都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现象。他在严厉批评美国后则透露说,目前中美正在与美国建立两大军事机制,一个是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另一个是公海海域海空军事安全准则,已经取得重大进展。香格里拉针锋相对余音未了,6月9日中国海军舰队起锚参加美国主导的2014年环太平洋军事演习。

回顾过去两年中美关系的起伏,如果不过度聚焦对抗的一面,可以得出中美关系,特别是军事关系朝着更加健康方向发展,中国国防部长、中国总参谋长与美国参联会主席都实现互访,中美海军在亚丁湾举行联合反海盗演习,中国参加夏威夷海上联合搜救,以及此次环太平洋军演,这些都是在过去不可想象的进展。所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没有像有的人说的那样往后走,而是在向前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