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活力——
强化全球宏观“步伐协调”
一方面要推进艰巨的供给侧改革,另一方面又要确保GDP增速不会过度下滑,国际观察家们显然也明白,要做到两者的动态平衡绝非易事。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刊文认为,毕竟中国还面临着许多其他挑战,比如负债过多、房地产市场失衡、产能过剩以及环境恶化。
《联合早报》网站刊登新经济思维研究所主席罗布·约翰逊对此分析称,中国增长战略从出口拉动型转向内需推动型的过程“远远不像人们希望的那样平稳”。他表示,最近的汇率焦虑其实就是一种“症候”,而稳定汇率的关键则在于制定可信的发展政策。
不过,美日中等主要经济体在什么是“可信的发展政策”这件事上目前看来仍有分歧。日本《产经新闻》报道称,美国上调利率,日欧正实施金融宽松政策,难以采取一致步调。
缓解市场动荡的“特效药”虽然暂时难以找到,但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协调,对于消除人们对全球经济前景的疑虑的意义毋庸置疑。作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最主要的政策平台,G20被期待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当下的环境里显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至少,面对疲软的全球市场,彼此“针锋相对”已经不是明智的做法了。但是,“近几个月来美国正极力打造一个全球共识,即将经济领域的任何差池都归罪于金砖国家,一切都是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造成的。”西班牙《起义报》刊登拉美地缘政治战略重心主任曼西利亚的文章称,很明显,美国及其盟友企图以此恢复世界经济的新自由主义,重拾20世纪的霸权。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认为,各国货币政策制定者如果不是在孤身作战,或许会起到更大作用。该报称,“退一万步说,就算各国政策制定者做不到步调一致,他们至少也需要正确理解彼此的意图。”
这是构建信任的基础,更是增长活力的基础。而巩固这一基础,中国在这次G20会议上的表现,可以给个不错的分数。
(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