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上海财长会闭幕 中国目标成为世界定心丸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03-02 00:00:00

  有动力——

  结构性改革成全球“仪表盘”

  中国的态度得到了国际舆论的欣赏,而中国信心的来源也被多方分析。不少外媒认为,中国向世界经济贡献的解压“良方”便是结构性改革,这一观点在G20会议上能够达成共识也实属不易。

  “被批评改革滞后的中国成为评价体系的倡导者。”日本《读卖新闻》报道称,中国提议设立结构性改革评价体系,各国以量化标准互相评价结构性改革的进展。

  法国《费加罗报》刊文称,由于中国经济日益增加的复杂性,评估它的真实健康状态是很困难的。被视为经济活动健康指标的能源消耗或者货运量降低了,但同时,新技术企业大量诞生,新经济和“互联网+”的概念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未来的火车头。此外,另一个有利因素是中国中产阶层人数持续扩张,城市化进程的继续应该会支持内部消费。一旦企业重组完成而劳动力市场蜕变,经济将会有力复苏。

  “中国早已显现出来的向新增长模式的过渡正取得相当不错的进展,尤其是在把经济架构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调整方面。而这些调整远比过分看重总体国内生产总值要重要。”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刊文称。

  “消费在GDP中占比的提高对中国14亿人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大多数人而言都更有利。”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刊文称,若想要世界在这个10年余下的时间继续增长,最大的希望便是中国成功地提升消费者在经济中的作用。

  该报指出,“这是习惯与‘旧’中国打交道的那些人的巨大挑战,但这是让全世界朝这个方向调整的唯一可持续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