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用 ----------
糯米性味甘温,能补中益气,补肺气,养胃津。
《本草纲目》中记载,“糯米甘温无毒,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疹”,是临床上的常用粥药,临床常用来治疗消渴、多尿、自汗、泄泻等症。
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疏》说,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利,则中(指人体胃部)自温,力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顺则身自多热,脾肺虚寒者宜之”。
【糯米食疗有良方】
●粥疗
粳米、糯米或者把粳米、糯米加上其他食物或中药煮成半流质,经常食用可以调养身体、防治疾病。这种传统饮食方法,即为“粥养”或称“粥疗”。
我国民间流传的“神仙粥”专治由风寒引起的头痛、浑身酸懒、乏力、发热等症,特别是患病3天内服用即可收到粥到病除的奇效。
神仙粥具体做法和用法是将糯米50克冲洗净,加适量水煮成稀粥,再加入葱白7根(约30克),生姜7片(约l5克)共煮5分钟,然后加入米醋50毫升搅匀起锅,趁热服下后上床,盖被,使身体微热出汗。一般连续服用3至5次,感冒就会痊愈。
●治疗皮肤病
糯米浆外刷治疗带状疱疹为民间验方,临床观察证实治疗带状疱疹止痛效果好,疱疹迅速干涸结痂而愈,且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本草纲目》记载:“痘疹用糯米,取其解毒,能酿而发之”,“缠蛇丹毒,糯米粉和盐,嚼涂之”。
●胃痛
糯米乌鸡姜方可治疗虚寒性胃痛。中医辨证虚寒性胃痛以胃痛绵绵,得食则减,喜温喜按为特点。治当温胃和中、散寒止痛。
《雷公炮制药性解》云:“乌骨毛鸡,味甘性温,入五脏诸经,主虚羸折伤痈疽,及心腹恶气”;生姜辛而甘温,气味俱厚,益脾胃,散风寒,生用发散,熟用和中,治腹痛、冷痢,且三味均为美食之品,合而为温健中焦之食疗方,每日食之,对虚寒胃痛颇有良效。
●自汗
肺气不足,常常自汗。食用糯米,有收汗功效。根据《本草纲目》:用糯米和小麦麸同炒,研成细末,每次服9克,用米汤送服,治自汗不止。熬制黄芪糯米粥,更有良好的补气收汗功效。取蜜炙黄芪30克,加水煮沸20分钟,除去药渣,放入糯米30克,煮到米烂熟。吃时再加适量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