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离岛免税政策实施4年多来,消费者购物热情不减。离岛免税购物成为海南旅游的一张“金名片”。图为游客在海南省三亚海棠湾免税购物中心购买化妆品。人民视觉
“买买买”是中国游客留给世界的印象,去年日语中甚至出现新词“爆买”,专门描述中国游客。虽然海外消费是个人选择,但这部分消费不断增多,一定会影响国内市场。对消费者来说,一次次地远赴海外购物,也不是长久之计。
把花在境外的钱吸引回来,就看国内能不能真正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具体说,是要抓住价格、商品、服务三个关键点,缩小进口商品的境内外差价,升级中国制造,提高服务水平。
价格牌
相同的品牌货,国外价格明显更低。应调整进口关税,加快发展境内免税业务,培育跨境电商。这不仅有利于引领消费回流,还有利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
“虽然北京有很多名牌专柜,但到香港买比在北京买划算。”北京某外企管理人员白洁告诉记者:“我这款卡地亚(Cartier)戒指,在香港中环的价格比北京银泰便宜1万元。”
“倩碧(Clinique)、CK(Calvin Klein)、李维斯(Levi's)等品牌在美国都是超市货,但到了国内都变成高端品牌了。”上海某品牌营销公司职员杨洋说。
在中国游客海外采购的商品中,不少在国内市场同样买得到,但价格更低是游客境外扫货的首要原因。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2015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认为,国内进口消费品的价格远高于境外,影响了国内消费欲望。
“以前大家收入水平不高,能消费国际一线品牌的人是少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消费国际品牌。相同的产品、更低的价格,大家当然愿意在国外买。”白洁说。
消费者在国内买的进口商品,入境第一关要征关税,有些商品特别是高端商品要在关税基础上征消费税,然后还要在此基础上再征增值税。降低进口税可以降低进口商品价格,促进消费回流。
这些年,我国连降进口关税。今年1月1日起,国家继续对进口关税进行部分调整,适度扩大日用消费品降税范围,咖啡机、电熨斗、部分服装等进口商品的关税下调幅度超过了10个百分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价中心主任、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荆林波认为,在降低关税的同时,要加快发展我国境内免税业务,“这不仅有利于引领消费和外汇回流,还有利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
2011年海南离岛免税店开业以来受到国内游客欢迎。目前,免税商品已由最初的21大类增至38大类,婴儿配方奶粉、浓缩咖啡、保健食品等都在免税范围内,并放宽香水、化妆品、手表等10种热销商品的数量限制。2015年三亚、海口两家免税店销售离岛免税品55.4亿元人民币。
荆林波建议,继续扩大免税商品与地域范围,增加游客免税购物限额,增加免税店数量,提高免税商品供应能力。
除了进口税,影响进口商品价格的因素还有品牌商定价策略。据奢侈品电商从业人员介绍,进口关税占奢侈品成本10%左右,占售价的比例更低,国际品牌商差异定价是境内外价差的关键。一位从事箱包类奢侈品经营的业内人士透露,箱包奢侈品牌在中国的定价策略曾一度比海外高20%以上。
发展跨境电商能有效抑制国际品牌商的差异化定价。“我国跨境电商目前发展迅猛,政府和企业积极探索,试点城市不断增加。”荆林波认为,天猫国际、洋码头等跨境电商的迅速兴起冲击了国际品牌商的差异定价策略。2015年香奈尔在中国内地市场降价20%,同时在欧洲市场提价20%,使两个市场曾经高达40%—50%的价差缩小至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