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美国观众对中国文化认同感 有效传播中国文化

作者:李秉新 来源:人民日报
2014-08-29 08:34:18

  民俗文化, 一接触就会被吸引

  安妮·罗琳,美国皮影戏学者,有着部分中国血统,现在加拿大攻读中国皮影戏跨学科博士学位

  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家,只有几百年的历史,这让我对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打动我的,是中国建筑、饮食、艺术、文化等生活的每个方面,都有源远流长的故事。

  因为对祖母的家乡——中国广东的好奇,高中时我第一次来到中国。人生第一次“寻根之旅”就让我找到了向往并投入一生的艺术事业——中国皮影戏。在从卡内基梅隆大学音乐戏剧专业毕业后,我在明尼苏达大学继续深造,将皮影戏作为研究方向,并于2011年得到美国国务院和中国教育部联合授予的富布莱特奖学金,赴中国7个省份调研,寻找民间最后的皮影戏艺人。

  中国皮影戏汇聚了我的三大爱好——中国文化、皮影戏艺术以及人类学。我创建了一个全面介绍中国皮影戏的英文网站。这上面不仅有皮影戏的历史和各个流派的介绍,还有我在山西孝义、湖北云梦等民间皮影戏之乡的访问经历。中国的山村、农田和饮食,都是我学习的土壤。

  北美地区的大部分民众对中国的印象往往来自于偏重于政治、环境和经济的新闻报道,中国文化走进美国最理想的效果,是让普通观众能够通过欣赏中国民俗文化的方式,对中国有平衡的了解,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有着多元文化的国家,这种对文化的欣赏将极大地有益于两国的交往。

  在推广中国皮影戏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挑战来自于民众的不了解。在电视或网络上很少能看到对中国皮影戏的报道,大部分美国人都没有听说过。不过,一旦他们接触了皮影戏,都会被吸引和感染。中国民俗文化是大众的文化,诙谐幽默又坦诚开放。这能引起同样具备这些民族特性的美国观众的共鸣,甚至比京剧等表演或其他文化典籍更能引来关注和喜爱。

  皮影戏不仅是中国的文化,更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目前,我的网站每年有超过40个国家的2万次点击量。我希望今年能把这个网站翻译成中文,得到更多的资助,能把皮影戏的传承做下去。

  (本报驻美国记者李博雅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