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回中国读书好还是坏?送回国,明智的选择!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08-20 07:59:11

  孩子小时回国,单“漂”不好

  朱云平(匈牙利)

  读了人民日报海外版《送孩子回中国读书,走起》一文,我有些自己的想法,想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子女该不该学习中文?我认为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中国人嘛,黑眼睛黄皮肤,不管是否生在中国,如果不懂中文,是很尴尬的一件事。

  至于是不是应该把在海外出生的孩子送回中国读书,我觉得这要看父母的想法,更重要的,要看父母的经济条件以及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在海外,有些华侨华人是打工者,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比较差,夫妻两个可能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也没有能力创造好的环境让孩子在学好当地语言的同时学好中文。他们通常会选择把孩子送回中国,等孩子长大后再接回国外。

  还有许多华侨华人做生意做得还不错,有经济能力也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这些人中可能有一部分认为,只有把孩子送回中国才能学好中文;也有很多人相信,学好当地语言和学好中文同样重要。我自己就属于这后一种人。

  说实话,我个人认为,不应该把在海外出生的孩子送回中国。我就选择了把孩子留在身边,并努力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学习当地语言的同时学好中文。我这么做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

  把孩子送回中国,中文是学好了,但是由于缺乏学习外语的客观条件,国外的当地语言就放弃了。等孩子长大后再带到国外,孩子再努力也没办法把当地语言学到母语水平了,这对孩子的就业和发展会造成很大限制。

  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家庭温馨来讲,我也觉得不应该把孩子送回中国。我认为,孩子在五六岁到十五六岁这个阶段是不适合离开父母的。送回中国,可能会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叔叔阿姨来照顾。但是,他们再贴心再关怀,也不能替代父母。父母在国外工作生活,把孩子送回中国读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我身边就有很多人生完孩子后把孩子送回中国,这些孩子常常和爷爷奶奶关系特别好,和爸爸妈妈反而没什么话可聊。而且,虽然他们中文学得不错,英语也会一点点,但是匈语就完全不会。十四五岁时再把他们接回匈牙利,孩子的匈语最多学个半吊子。这样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

  从宏观的方面来考虑,说的大一点,从国家的长期战略利益来说,我觉得,我们不缺中文说得好的人,缺的是对外国、尤其是小语种国家有充分了解的中国人。我觉得,我们应该鼓励那些在国外出生的孩子留在当地学习当地语言、了解当地文化,同时创造条件让他们学好中文,这样才可能对中国的对外交往起到更好的作用。

  我自己有三个孩子,在几个孩子的学习安排上,我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现在,我们家老二考取了匈牙利的大学,老三考取了英国的大学。我初步的想法是等她们大学毕业后,安排她们到中国相对好的大学留学一两年,让她们的中文水平在匈牙利中文学校学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是比较实际的。

  在东南亚,这早已是传统

  胡逸山(马来西亚)

  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6日刊出《送孩子回中国读书,走起》,叙述了当下巴拿马华侨华人从小把子女送到中国念书之“壮举”。其实,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此“望乡”举措者,也不只是中南美洲的华侨华人。如东南亚就是海外举足轻重的华人侨居地,华人子女到中国念书早已是个传统。身为马来西亚第三代华人的笔者,就有好几位伯父姑母,虽也在本地出生长大,却毕业自中国的高等院校。

  当代东南亚与中南美华人送孩子到中国念书,既有其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做法。相似的在于其出发点。如笔者的一位朋友、马来西亚某黄姓资深侨领,其公子就刚自广州暨南大学本科毕业。笔者问起黄氏,为何没有像一些其他本地华人大亨般,将其子女送赴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念书,让子女从小就“全盘西化”呢?黄氏回答说,他自己从小在英式教育的环境中长大,觉得欧美文化没有太多特别之处,反而觉得自己祖籍国(中国)的文化与学问博大精深,应该让下一代更深刻了解与体会中华文化的精粹,所以毅然把儿子送到中国深造。笔者发觉,有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华人,也意识到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而把这火炬让子女扛下去。

  另外一个送子女到中国念书的出发点则是较为贴近时势的。近年来中国的全方位崛起,已是举世瞩目的不争事实,好些海外华人也一改过去独尊西方的思维,转而希望子女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国情,以便以后无论是做生意、找工作,甚或组织家庭等,皆能先占上风。前述黄氏就坦率地、但也充满前瞻性地对笔者说,这个世纪是属于亚洲人的,更是中国人的,他的家族一贯从商,当然希望子女能对中国这头亚洲“领头羊”能更为熟悉,以后在中国发展就更为顺利。

  然而东南亚华人送孩子到中国念书的具体做法,毕竟与中南美还是不尽相同的。个别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其实早已发展出一套完整的从幼儿园直到大学的中文教育系统,如笔者就自小受中文教育直到高中毕业。当地华人一般是在本科层次才把子女送到中国念书,绝少在中小学时就把孩子送到国内,因认为孩子的中文根基在当地也能一样扎得稳。而且大多的做法还是中西并重,例如把孩子送到中国念本科,过后再到英美澳念研究所或至少游学一番,反之亦然。如前述黄氏就相告说,其公子过后会再到欧美游学以互补中外差异。笔者另一位刘姓友人,其从小受英文教育的公子在英国著名大学毕业后,现亦在北京选修中文。

  其实,起码在东南亚,把孩子送到中国念书的,不止当地华侨华人。笔者就有一位马来西亚土著朋友,其爱女现在西安大学念医学。而马来西亚首相纳吉布的公子,也曾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深化其中文掌握能力。

  总而言之,外来学生到中国各层次的学府求学,业已成为一股会持续下去的风气。展望未来,希望此风也可在中国更进一步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