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政治大秀场”上的民粹主义

来源:人民日报
2014-08-12 00:00:00

  内涵和特征

  反对代议制民主,要求结果均等而非机会均等,在政治不稳定的国家和地区,不时采取违反宪法的激进手段,缺乏定型的执政纲领

  王义桅:民粹主义没有特定的思想内涵和政治特征,基本上可以与任何意识形态结合。在政治类别上,既可被归类为右派,也可归为左派,但多数民粹主义领袖通常自称为左派或中间派。

  民粹主义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表现形式。民粹主义常常打出“人民”的旗号,否定精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反对间接民主基础上的代议制民主,要求普通民众直接参与政治决策过程,要求实现财富均等。民粹主义注重的不是起点平等即机会均等,而是结果均等,因此不惜以无偿没收等暴力手段实现均富目标;视革命至高无上,认为“群众运动是天然合理的”,鼓吹革命高于法律,高于程序,特别崇拜那些从底层崛起的道德型、魅力型领袖,激进的甚至诉诸暴力。

  赵晨:民粹主义是一种复杂的政治思潮,其核心特征有三点:第一,片面主张人民性,反对精英政治,认为政府、政客都不道德,而且现有政治体系效率低下,背离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自己才是民众唯一的真正代表。但是民粹主义政党代表的“人民”却只是人民中的一部分,有的民粹主义带有种族主义、大民族主义倾向或反犹色彩,如欧洲的极右民粹政党歧视来自中东北非的黑人和穆斯林移民,要求驱逐罗姆人等少数民族;美国茶党的民粹主义者质疑左翼自由主义者和美国有色人种联合起来压迫美国内陆地区的白人。

  第二,民粹主义在政治上缺乏宽容精神,在政治不稳定的国家和地区,不时采取违反宪法的激进手段,煽动民众进行街头抗议,甚至以暴力推翻现政权。

  第三,民粹主义政党是典型的“异见党”,缺乏定型的执政纲领,执政经验不足,常被认为“只知批评,不懂建设”。

  韩冬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地都先后出现过民粹主义运动或思潮。很多情况下,民粹主义被用作一种政治策略,如发表消除不平等的激烈言辞来吸引选票,或是发表迎合、美化民众的政治呼吁,把反对者斥责为敌对的、不民主的精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