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频响安全警报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14-07-25 00:00:00

  一枚火箭弹 一个禁飞区

  22日,在加沙地带发射出的多枚火箭弹中,有一枚最终“脱颖而出”,穿越以色列“铁穹”导弹拦截系统的防御阵地,落在了距以色列特拉维夫本古里安国际机场不到2公里的地方。爆炸并没有影响航班的正常起降,但却让本古里安机场不再安全。

  鉴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激战正酣,很可能有更多的火箭弹瞄准本古里安机场。美国联邦航空局因此于22日发出禁飞令,要求美国所有航空公司的航班在24小时内不得飞往或飞离以色列。23日,美国联邦航空局又将这一禁飞令延长24小时。美国联邦航空局表示,禁飞令只对美国航空公司有效,对其他外国航空公司的航班和飞行线路不具指导作用。目前这一禁飞令已经解除。

  此前,包括达美航空、美国航空在内的诸多航空公司曾宣布取消飞往特拉维夫的航班。美国的行动在国际上引起连锁反应,加拿大、德国、法国、土耳其等国的主要航空公司纷纷效仿美国同行,暂时取消了飞往本古里安国际机场的航班。

  以色列没有想到,仅仅一枚火箭弹就让其唯一的国际机场成为“禁飞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22日因此紧急与美国国务卿克里通电话,要求其敦促美国联邦航空局取消禁飞令。内塔尼亚胡的发言人不服气地表示,本古里安机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机场之一,各国航空公司没有必要取消飞抵这里的航班。或许是为了给同行作出表率,以色列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班当天照常起飞。

  比本古里安机场命运更悲惨的是利比亚的的黎波里国际机场。两支民兵武装自13日就打起了机场争夺战,至今仍处于交火中。目前的黎波里国际机场内的九成飞机已经被损毁,机场的跑道、航站楼、飞行指挥塔等设施损毁严重。机场自13日起关闭,短期内难以重新开放。利比亚政府不得不开放的黎波里东部的米提加军用机场供民航客机起降,但国际航空公司已经停飞了飞抵的黎波里的航班,只剩下利比亚本国航空公司在那里起降。

  以色列和利比亚的遭遇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在如今的战乱中,机场尤其是国际机场很容易成为袭击目标。一方面是因为机场人多,一方面也是因为能形成“国际影响力”。与袭击机场相联系的还有劫机行为,虽然风险高、难度大,但一旦得逞就能造成轰动效应。所以才会有恐怖分子和武装分子不顾重重安保措施,向机场和飞机发起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