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突破传统交流模式,建立中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的对话机制,拓展直接合作渠道。
为深化中俄文化交流合作,从2011年起,中俄两国文化部分别在中俄文化节的框架内连续举办“中俄舞台艺术对话”活动,现已成为中俄两国文化艺术界直接对话的有效机制。通过面对面的对话交流与艺术作品推介,增进了中俄各领域艺术家和艺术机构代表之间的相互了解,并建立了直接合作的渠道,为深化相互交流、推动社会参与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013年11月22日,首届中俄文化旅游论坛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塔夫里达宫隆重开幕。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俄罗斯联邦政府副总理戈洛杰茨,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俄罗斯联邦文化部副部长伊夫利耶夫,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俄罗斯联邦旅游署署长拉季科夫,以及中俄两国文化界、学术界、教育界等嘉宾共600余人出席论坛开幕式。汪洋副总理和戈洛杰茨副总理分别致辞,蔡武在论坛上做了题为《用文化沟通中俄两国人民的心灵》的主旨发言。在论坛上,中俄两国的数十名知名学者围绕“跨文明对话”“创意文化产业”“扩大人员往来,共享发展机遇”“文化传承、教育与发展”和“专项文化交流与合作”5项议题,通过5个分论坛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数百名学者、文化旅游从业者、大学生、志愿者旁听了专家学者的讨论发言。2014年将在中国举办第二届文化论坛活动。
三、中俄文化外交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一)深化与俄罗斯在思想领域内的交流,主动诠释好“中国梦”,努力打造思想文明对话平台。
加强对俄“中国梦”的文化阐释,通过多姿多彩的文化交流,包括文化节、文化论坛、思想对话、文艺演展、影视出口和文学产品译介等,形象化、人性化地向俄介绍“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宣传中国民主、文明、开放、进步的时代风貌,宣传“中国梦”也就是亚洲的梦、世界的梦,将为亚洲和世界带来和平与繁荣,推动人类实现共同美好的愿景。
(二)积极引导民间力量广泛参与对俄文化工作,进一步扩大交流范围、拓展交流渠道、提升交流质量。
采取必要措施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文化交流,促进政府间、地区间和民间相互合作,同时大力培育市场化运作的社会能力。支持双方文化机构、专业团体和国际艺术节组织之间建立直接合作关系,通过对口业务交流和项目合作,丰富合作形式,深化交流内涵,努力实现高水平双边交流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中俄友好省州市和边境地区的文化交流。
充分发挥中俄现有的25对友好省州、87对友好城市的资源优势和两国边境的地缘优势,广泛调动地方文化资源参与交流,同时不断扩展两国文化活动的地理范围,如将“中国文化节”的举办范围逐步扩大到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伏尔加河流域等;将“俄罗斯文化节”的举办范围扩大到中国的东北地区、沿海城市和中西部省份。
(四)鼓励互译出版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和代表性著作。
注重发挥传媒媒介和新媒体的传播作用,为普通民众全面、深入了解对方国家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传统民族和当代生活创造条件。2013年由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俄罗斯出版和大众传媒署共同签署并启动的“中俄经典与现代作品互译出版项目”,是此领域合作的良好开端。
文化交流至柔、若水,直指心里。我们相信,中俄积极合作、共同策划,联合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全方位文化交流,将不断夯实中俄友好的社会基础,为中俄关系的深化发展添砖加瓦、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