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之间存在贸易摩擦很正常,两国已磨合出比较成熟的处理方式
保尔森:美中之间存在经贸摩擦很正常,即使是在成熟的贸易伙伴间也会产生摩擦。贸易摩擦是一个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也是贸易体系中正常的组成部分,是能够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双方共同解决的问题。安全问题的分歧则不易解,因此,美中两国目前在安全领域面临的互信缺失的状况使得增强美中经济联系更加重要。例如,如果两国能成功谈成美中双边投资协定(BIT),并且能在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进展,这不仅将加强两国关系,还将为亚洲创造一个有利于处理安全问题的良好环境。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积极的双边经济日程。
陈凤英:中美政治关系纷争增多必然影响两国经贸关系。中美政治关系的起伏同样受到两国经济关系的量变与质变的影响。华尔街金融风暴以来,国际经贸发展重心向亚洲转移,国际力量格局演进则有利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国经济持续数十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彻底改变了亚洲经济格局,由此改变着该地区地缘政治态势。因此,重返亚太成为奥巴马政府在亚太制衡中国的重大战略举措,由此加剧中美政治关系复杂性,亦使两国经贸关系陷入阶段性麻烦。尽管如此,多年来中美已经磨合出比较成熟的分歧处理方式,如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商贸联委会等,双方爆发贸易战或货币战的危险性不大。
肖炼:中美经贸摩擦背后是美国对华发展战略的调整。地缘政治和经济实力变化是导致这一战略调整的两大因素。中美关系出现一种有别于35年前的新型互动关系。一方面,美国希望继续执行对华“接触政策”,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另一方面,美国力图规范中国行为,把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已不适应当前国际格局新变化的旧规则体系,延缓中国崛起速度。中美之间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贸易和投资领域的摩擦比过去显得更加频繁。在这种双边互动关系中,美国处于进攻态势,中国则处于防御态势。
拉迪:有许多证据显示,中美在政治和经济关系两个方面的摩擦增加,特别是在政治与安全方面。但我并不认为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摩擦有太多相互关系,它们在两个平行而独立的轨道上运行。
中美经贸呈现新的特点,但“压舱石”和“推进器”的特征不会改变
保尔森:美中经贸关系发生了许多变化,最重要的是结构调整和经济再平衡都已成为两国的优先选择。中国正在调整经济增长模式,这将为美国出口与投资创造新的机遇。同样,来自中国的投资也为两国关系增添一份新的活力。中国对美投资,尤其是绿地投资,不仅仅是购买美国债券,还能在就业和经济增长上助美国一臂之力。对美投资也将帮助中国以及中国企业在收益率高的行业内进行更加多元化的投资。美国需要投资过程透明,确保投资公平进行。我相信两国相互投资的增长将为我们的经济关系引入尤为积极的新气象。
陈凤英:中美贸易额从建交时的24.5亿美元,发展到2013年的5210亿美元,两国早已互为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已连续10余年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低迷,但美国对华商品出口迅速发展。至2013年底,中美双向投资累计已超1000亿美元。中美当前都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鉴于两国将长期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很多行业并非直接竞争对手。中国可以通过借鉴美国的技术和工艺,加快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而美国将受益于不断扩大的中国经济转型与消费市场井喷,尤其是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与扩大市场准入中获得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