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海外形象如何?听国际汉学家畅所欲言

作者:小唐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10-30 16:55:54

中国在海外形象如何?听国际汉学家畅所欲言

 与会学者合影。(主办方供图)

中国日报网10月30日电(小唐)10月26日—28日,来自美国、俄罗斯、新加坡、法国、南非等全球22个国家的26位著名智库学者、汉学家齐聚北京,参加由文化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宁波市人民政府协办的2015“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

李君如、葛剑雄、张宇燕、阎学通、胡鞍钢、单霁翔、黄仁伟、张维为、范迪安等21位中国各领域的著名专家与会。26日,这些中外学者围绕“中国国际形象与国际关系”畅所欲言。通过这场中外高端思想的对话,在现场旁听的记者在脑海中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如今在海外的国际形象。以下是学者们谈话内容精选:

莫西(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研究教授)

我们非洲怎么看中国?中国代表着三个方面,第一是激励,中国在过去30年所做的事对我们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给我们带来激励和灵感。非洲如果有合适的领导,并且采取正确的方法,未来也能够取得同样的成绩。

第二,中国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政策的选择。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们看到坦桑尼亚这样的国家也在迎头赶上。在过去,非洲要发展,必须采取华盛顿共识。但是今天我们可以去选择中国的道路,特别是在发展方面。

第三,中国的存在也加大了我们谈判的筹码,因为中国的存在,我们不用完全依赖于别的国家,当我们的总统去华盛顿谈判修路和约的时候,谈了三天也没有达成共识,后来我们总统说,“我知道有一家中国的公司也能修路,而且条件更好”,结果对方就说,“我们再谈一下”。所以有了中国以后,我们在谈判中的地位提高了。

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所长)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对周边国家影响越来越大,中国有能力构建自己的世界秩序。美国也有能力构建以它为中心的世界秩序。从历史上看,没有一个国家的世界秩序和区域秩序不是以自己为中心的。问题是你自己建立一个区域秩序,会不会跟整体世界秩序发生冲突。

我的解读是,中国建立的区域性世界秩序跟总体的联合国体系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不会发生冲突。因为中国的“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是对世界秩序的补充,亚投行的功能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不一样,世界银行不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亚投行是要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建设。这是互补的,世界银行也是接受亚投行的。

中国在海外形象如何?听国际汉学家畅所欲言
 
10月26日上午,与会专家、学者畅谈中国国际形象。(主办方供图)

蒙塔沃(秘鲁埃森大学法学专业导师、合作发展研究所执行主席,法律专家)

在过去几十年,讨论中国在国际上变得越来越流行,中国在科学、文化、社会方面的发展已成为很多欧洲国家的研究对象。美国、欧洲大学对中国的历史和语言更加感兴趣。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的经济发展已成为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

中国原来有很多贫困人口,30年过去后,中国中产阶级不断壮大,中国的情况是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见的。德国的经济恢复和日本在二战之后的经济奇迹已经被中国的经济发展取代了。

中国在拉美形象是非常正面的。美国有区域霸权主义倾向,特别是在20世纪,很多拉美国家认为中国政府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与中国有很多合作项目。中国需要拉美国家的能源和资源,我们也需要进入中国的市场,希望能够推动更多拉美工商界人士跟中国做生意。

中国在海外开设孔子学院之后,特别是在拉美国家,很多青年人愿意学习中文。中国政府通过媒体、信息办公室和门户网站来推广中国的形象。中国的形象在发生变化,这种转变的过程未来还将持续下去。

莫采卡(南非国民议会司法委员会主席,卡拉遗产研究院院长)

在南非也有不少学校打算开设汉语课程。我想南非可以从研究汉学的复兴、发展和中国的哲学观念、政府的政策方面获益匪浅,因为非洲也在打造自己的相关体系。我想汉学家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

我认为,在今天的中国,儒家思想仍然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信仰;在非洲,我们也相信自己的传统文化的力量。在中国,除了儒家思想,道教和佛教都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国际上也应该是各国要互惠互利、相互尊重,才会有长久的和平。

具滋善(韩国国立外交院中国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中国是韩国的邻居,现在受到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朴槿惠总统和习近平主席执政以后,两国的关系更加亲密。老百姓也感觉中国的文化比较亲民。我感受到的中国文化是《三国演义》。在韩国,男孩一般都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等。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了抓住中国的发展机会,对学习汉语抱有极大的热情。

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各种倡议,从经济领域来说,许多人对此表示非常欢迎。

(编辑:周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