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的国事访问,成为今年中英、中欧乃至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一场重头戏。各方都对访问寄予高度期待,希望此访成为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先声。
中英经贸合作走得快、政策立场走得近是双方开启“黄金时代”的底气。黄金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事物的价值高贵、品质纯粹,用“黄金时代”来比拟中英关系新阶段,表明了双方对发展高品质双边关系的期许。“黄金时代”的另一含义是,经贸、投资等能为双方带来财富、为世界创造价值的共赢合作,是中英携手打造“黄金时代”的底气所在。
中英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自建立起“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尤其是近两年来,双方经贸合作迅速发展。2004年至2014年,中英货物贸易额从197亿美元增长至809亿美元,10年间增长3倍多。中国成为英国第四大贸易伙伴,英国则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二大贸易伙伴。至2014年底,中国对英直接投资存量逾400亿美元,英国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投资目的地国。逾500家中国企业在英落户,为当地创造了近万个就业机会。中英经贸、投资合作的井喷式增长,不仅帮助英国经济在欧洲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增速强劲,还使得中英合作成为近年来中欧关系的领头羊。要打造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需要将双方经贸合作的成果加以巩固和提升,并确保经贸合作继续为双边关系提供稳固和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习主席此访的重要看点之一。
看好对方发展前景并不断凝聚政策共识,也是中英携手打造“黄金时代”的底气所在。自中英克服政治障碍实现关系转圜以来,英国方面对促进中英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愿望尤其强烈。卡梅伦首相在保守党获胜连任后的首次议会咨询中,强调了发展中英关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出要在其第二任期内打造中英关系“黄金五年”的外交目标。今年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十年的开端,中英双方进一步将共同期许扩展至“黄金十年”。由五年而十年,这将是影响整整一代人的时期,十年之后我们将更有理由相信,中英关系会进入一个“黄金时代”的新阶段。
中英接近并不断形成政策共识的基础是看好彼此的发展前景并视对方的发展为自身机遇。无论是英国成为西方经济体中率先加入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由此引发了亚投行的“世界波”效应;还是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在访华之后重申英国政府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英方对中国投资的“全领域开放”的承诺,在一些西方舆论唱衰中国经济、一些西方大国仍抱残守缺的背景下,英国方面的积极态度和开放立场赢得了中方的信任和肯定,双方政治互信的进一步提升,催生了“黄金时代”的到来。
中英关系走得稳、行得远是打造“黄金时代”的目标,需要双方尤其是英国方面拿出更多的勇气来。习主席对英国的访问将从政治规划、发展战略对接、深化经贸合作以及密切人文和社会交流等领域着手,全方位提升中英关系,在开启“黄金时代”的同时,确保未来双方能在合作共赢的道路上走得稳、行得远。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克服当前仍然存在的一些障碍和困难,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充分的考虑并拿出切实可行的预案来。
作为历史、文化和制度上存在差异的两国,中英在一些问题上的立场和看法不尽相同,两国交往史上也不无曲折。英方在捕捉到发展对华合作的良机时,也应当已经逐渐认识到中方对于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渴望和坚持。在涉及各自核心关切和重要利益时,英方应当避免政治冲动影响合作大局。现在的英国政府在处理一些中英之间的分歧时,显然是吸取了教训,表现得理性和自律。中方当然希望能对中英合作全局进行深刻理解和把握的不仅是本届英国政府,更不仅是政府内的少数人,而应当成为执政党内部乃至英国朝野的共识。
中英之间持续的人文和社会交流,也在源源不断地为“黄金时代”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注入动力。作为接受中国留学生最多、开办“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最多的欧洲国家,英国民众和社会有更多机会与中国进行近距离接触,并由此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对当今中国的来源、现状和未来方向有更为清晰的理解和认同。
当然,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不仅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还要经受环境的考验。英国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欧洲大国,中英关系发展的意义将超越双边层面,对中欧乃至中国与西方关系产生影响。在现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不仅英国国内仍会有一些声音对中英合作有疑虑,来自西方世界其他国家或猜疑或嫉妒或反对的杂音也将长期存在。但“真金不怕火炼”,只要中英双方合作共赢的意愿足够坚定、合作项目的执行足够出色、抵御外部压力的信心足够充分,“黄金时代”就一定会具有名副其实的价值和成色。
(作者:崔洪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欧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