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正在发生有别于过去30多年的重大变化
袁鹏:在美国大选季已经铺开的大背景下,美国战略思想界掀起新一轮对华政策大辩论,其中不乏负面的言论。
但我相信,奥巴马本人及其团队对于发展中美关系仍是态度积极认真的,对华政策基调也尚未出现根本性松动。
问题是,美国究竟如何适应变化了的中美关系呢?对于这个大的战略性课题,目前还看不出美方有成体系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战略性选择。
阮宗泽:美国国内新一轮对华政策辩论中,有唱衰中美关系的声音。这些怀疑和批评的声音表明,美国正在对中美关系重新进行反思和评估,也说明了美国对中国未来的走向没有底,我们要高度重视。此次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将展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宣示这种连续性有助于塑造、引导对中美关系的讨论。
袁鹏:需要看到,中美关系确实正在发生有别于过去30多年的重大变化。这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力量对比的变化。这个变化还处于量变过程中,没有发生质变,但在质变的临界点上。看看去年GDP的总量,尽管中美还有大约7万亿美元的差距,但毕竟全球只有中美两国超过10万亿美元,无形中将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放大了。国际舆论看中美,已不再是以“强-弱”、“超-强”视角了,而是形成了“老大-老二”范式。
第二,战略态势的变化。美国推进亚太战略“再平衡”,全球战略重心首次放到了亚太——中国的家门口,中国则推进“一带一路”,规划新时期的周边外交战略,在亚太地区强调更加奋发有为。如何实现亚太和平共处,成为中美关系中重大的战略性问题。
第三,战略基础的变化。冷战后中美有共同的经贸利益,“9·11”事件后有共同的反恐任务,这些都是支撑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但近期人们突然发现,这些基础要么在消失,要么在弱化。旧的基础在弱化,新的基础未形成,中美关系这艘巨轮出现一些漂流就不奇怪了。
第四,战略环境的变化。比如,两国领导人强调中美之间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然而一些媒体却始终充斥着中美对抗或冲突的言论,使中美关系的客观面貌难被全面捕捉。而所谓“第三方因素”绑架中美关系的现象愈加明显。中美之间最近出现的一些矛盾,往往是因为日本、菲律宾等第三方,这是以前罕见的。
力量之变、战略之变、基础之变、环境之变同时在发生,说明一个基本事实,中美关系已经变了,我称之为中美关系正在从量变到“部分质变”。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兰普顿教授称“中美关系到了临界点”,我想指的也是这个意思。
承认中美关系的新变化并非意味着说中美关系一定变坏,我们必须要用新的思路和新的框架来指导已经变化了的中美关系。
赵明昊:中美关系最明显的变化在于双方的合作与竞争同时在增强,南海、网络安全等成为双边关系中新的棘手问题。
积极因素是,双方都意识到要更加主动地、更加有力地“管理”分歧,不能任由中美关系滑入“战略对抗”的境地。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关系近年在气候变化、军事关系等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尚没有得到舆论的充分重视和肯定,包括中美合作应对非洲埃博拉疫情。应该看到,中美两国政府实际上一直在努力锻造“合作”的习惯。
阮宗泽:当前中美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走到了一个新的关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美关系要重新审视未来发展方向。
中美关系面临的是寻找一个新的动力的问题,同时也面临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机遇。双方应确认中美有一个可预期、健康稳定发展的未来,构筑合作共赢的关系,而不是重复历史上大国对抗的零和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