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印度制造”何时能超越“中国制造”?

作者:远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8-21 13:54:41

英媒:“印度制造”何时能超越“中国制造”?

2015年4月13日,在德国汉诺威,德国总理默克尔(右)和印度总理莫迪出席汉诺威工业博览会。2015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4月13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本届展会主题为“融合的工业-加入网络”。印度是此次展会的合作伙伴国。(新华社记者 罗欢欢 摄)

中国日报网8月21日电(远达)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戴维▪皮林8月21日撰文称,“印度制造”是来自古吉拉特邦的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提出的口号,用来形容他推动印度转型为制造业大国的努力。这早就应该成为印度的目标了。

它或许也是不现实的,印度在制造业方面没有良好的声誉,就连印度人也看不起本国产品。印度人所谓的“拼凑式创新”(Jugaad Innovation)是物资稀缺的产物。评论员米希尔▪夏尔马(Mihir Sharma)称,他的同胞们把零件“用胶带、颜料和祈祷拼凑在一起”,尽管印度的高科技产品质量还是比较高的。

印度人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制造的数量也不够。制造业只占印度全国总产出的15%,而中国的这个比例达到32%,泰国是34%。

乐观者称,印度制造业腾飞的时机已经到来。过去10年,中国的工资水平提升了4倍,人民币大幅升值(尽管最近出现了意外的逆转)。这些情况已帮助墨西哥,甚至美国等重新获得了制造业竞争力。如果它们能做到,印度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印度拥有精明的企业家、从棉花到钢铁的丰富原材料、不断扩大的国内需求以及每个月涌入就业市场的100万新增工人。莫迪又是一个决心推动发展的领导人。难道这些不是实现制造业繁荣所需的全部要素吗?

这是乐观者给出的理由,迄今还未被证实。然而,最近印度的制造业大国梦被添了一把火:中国台湾代工制造商富士康宣布将投资50亿美元,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建造一座工厂,创造5万个就业机会。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称,这或许只是一个开始,10年后富士康可能在印度每个邦都拥有一座工厂。仿佛这还不够,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锦上添花,宣布将与富士康联手在安德拉邦生产手机。

莫迪的首席经济顾问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n)表示:“在某种程度上,人们的确感觉印度错失了机遇。”他补充说,印度已经浪费了一个明显的比较优势——廉价劳动力。鉴于快速实现的机械化和世界已经充斥廉价产品,有人说,将制造业作为发展工具的黄金时代无论如何已经结束。萨勃拉曼尼亚表示,制造业可以成为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这需要时间。富士康的投资可能成为一个分水岭。如果成功的话,它有望改变人们对印度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很难得到国家层面立法支持的国家,它或许还会刺激各邦为了吸引制造商而展开竞争。

话虽如此,印度面临着可畏的障碍。首先是基础设施问题。印度缺少港口、公路和铁路运输货物,缺少可靠的能源供应维持工厂运转。据波士顿咨询集团估计,在计入整体成本的基础上,印度制造业的成本只比墨西哥低5%。除了某些产业(如汽车业)外,印度还缺少使珠三角这样的制造业集群如此具有竞争力的供应商生态体系。

也许更糟糕的是印度的软环境。潜在的工厂老板无法获得所需要的土地,也无法开除工人。工厂以次优规模运行,或者使出下策来规避劳动法——只有16%的员工属于正式录用。不合理的法律滋生了腐败,还有像季风季节一样多变且具有毁灭性的的不合理税收环境。历经千辛万苦克服这一切困难的投资者,并非总能得到感谢。德里方面正寻求从雀巢获得1亿美元的损害赔偿金,指控这家瑞士公司生产的面条含铅较高,毒害了印度人。这个主张似乎不太可信。美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的监管机构都已宣布,同样的食品是安全、可以食用的。

莫迪已承诺要清除这些障碍,他所需要的只是一台推土机。他出台了遏制追征税款的措施。某些行业(包括军工)的外资所有权上限已被提高。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变化,土地和劳动力方面的改革都没有太大进展,基础设施仍在建设中。宝洁印度前负责人、作家古尔恰兰▪达斯说:“莫迪需要亲自关注细节。”如果莫迪要让“印度制造”成为现实,他需要的将不仅仅是一个口号。

(编辑:周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