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海外仓促扩张遭遇文化冲击 付出昂贵学费

作者:蔡东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8-17 17:39:01

***对外投资首次超过对华投资

中国对外投资的第一批行动者主要是国企。从石油到铁矿石,他们寻求获取中国所需的原材料。随着中国在亚洲乃至非洲建设公路、大坝和其他基础设施,建筑企业也跟随政府资金奔赴海外发展。

但随着对外投资规定日益宽松,从看中东南亚较低劳动力成本的制衣商到追求新市场的IT企业,私企也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官方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030亿美元,如果把通过第三方的对外投资也算在内,那么对外投资将首次超过境外对华直接投资。

***匆忙扩张市场付出昂贵学费

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重大里程碑。哈内曼说,无论如何,这种仓促的海外扩张都不应被视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的标志。他说:“这不是强大的标志。”过去,中国企业能在国内收获可观的利润增长,“他们忽视了全球价值链,也没学习海外专业技能”。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钢铁和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而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进一步上升,企业被迫赴海外扩大业务范围,以便提升竞争力并学习新的生存技能。但是,这不是条一帆风顺的道路,一些企业由于预估错误,付出了昂贵的学费。

在美国部分地区遭受卡特琳娜飓风袭击后,中国企业参与了当地的重建工程。然而,中方出口的干式墙被指散发有毒气体,引发呼吸道疾病,并有腐蚀家电的现象。中国企业因此面临数亿美元的损害索赔。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遭到前合资伙伴美国美腾能源集团起诉索赔75亿美元。后者声称前者违反了它们的风能开发协议。

在波兰,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海外)2009年,以超低报价获得承建华沙至德国边境重点高速公路一个50公里路段的合同。波兰政府的预算是28亿兹罗提(合10亿美元),而中海外的报价还不到这个金额的一半。但后来由于基建原材料大幅上涨,以及中海外不愿严格遵守当地的环保法规等原因,如建造便于青蛙穿行的隧道。中海外合同被取消,并面临巨额索赔。